韭菜賣到了5元/斤;西紅柿賣出了雞蛋價;地頭一角錢都賣不動的大白菜,到了農貿市場卻賣到一元以上……島城蔬菜價格近期一路猛漲。尤其是臨近春節(jié),市場上幾乎難覓一元菜的身影。青島的蔬菜都來自何地?菜價為何居高不下?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如今島城的蔬菜七成以上為外來菜,高昂的運輸成本和流通成本,讓菜價難以真正降下來。
批發(fā)市場外地蔬菜凌晨進青
前晚11時許,天氣寒冷異常,多數市民已經進入了
今年已經51歲的邱澤明是這群忙碌業(yè)戶中的一員,老家在濰坊安丘的她已在這個市場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一家三口都靠在市場批發(fā)蔬菜為生。她邊和記者聊天邊指揮著兒子將貨車停好,這輛滿載新鮮蔬菜的貨車是晚上8點多從安丘發(fā)車,晚11點多剛到市場。邱澤明不時用嘴朝雙手哈氣取暖,“干我們這行就是賺個辛苦錢。 ”
由于冬日是蔬菜消費的淡季,邱澤明的貨車只需兩天運一趟蔬菜,而夏天往往一天發(fā)兩車。邱澤明的顧客主要是市內各大農貿市場的攤販、一些酒店。每天凌晨,攤販們會固定到她這里拉貨,早晨趕到自己的攤位上售賣,這些蔬菜會在一兩天的時間內售完,然后他們再次到邱澤明這里進貨。
原產地大棚采摘三小時外運
邱澤明的貨車此次從安丘運來一萬斤新鮮蔬菜,主要是韭菜、芹菜、蒜黃等家常菜。 “我們不可能只運一車韭菜,那要好幾天才能賣完,天冷容易凍壞,放時間久了也不新鮮。 ”邱澤明在安丘老家有自己的大棚,但種植的菜品很單一,所以要到別的村采購配菜,往往需要去五六個大棚才能將一車菜采購齊全。這些農戶都是她的老關系,會提前電話聯(lián)系,將她需要的菜采摘好。即使如此,一車菜采購完畢也要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晚上8點多,他們一家三口會開著滿載蔬菜的貨車趕往青島,夜里11點多才能趕到批發(fā)市場。從晚上11點多要一直忙碌到次日早晨8點多,然后一家人會回家休息,下午一點多發(fā)車去安丘采購蔬菜。十幾年來,黑白顛倒的生活讓她的身體也漸漸不支。
邱澤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車蔬菜共有一萬斤,采購價兩萬多元,這其中要扣掉400元油錢,300元雇人裝卸的費用,1800元/月的攤位費和500元/月的市場管理費……這樣算下來這車蔬菜能賺600多元。邱澤明在安丘大棚采購韭菜的價格是3元/斤,芹菜為1.5元/斤,到市場后批發(fā)給攤販的價格為韭菜3.5元/斤,芹菜為2元/斤,這些蔬菜分散到各大農貿市場后,攤販會每斤加價一到兩元賣給市民。
農貿市場賣到市民菜籃價翻番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有不少蔬菜不遠千里從東北、河北等地輾轉來到青島。內蒙古的甘藍和土豆,東北的白菜和蘿卜,河北的大頭菜和蕓豆……這些蔬菜長途旅行要耗費的成本隨之增加,油費、過路費以及大量損耗,讓本來很便宜的蔬菜成本翻了幾倍。
業(yè)戶劉先生從東北拉來的白菜,當地收購價是0.3元/斤,運到青島,運費折算下來一斤白菜就達3毛多。再加上利潤、損耗,白菜的零售價至少在1元左右。來自臨沂的王女士主要販賣甘藍,她販運的菜從內蒙古整車運輸到青島,一路折騰下來,這車甘藍售價已經是地頭上的5倍之多。
營口路農貿市場的老劉是邱澤明的老顧客,每隔兩天就會到她那里采購一批蔬菜。昨日早晨,老劉載著從邱澤明那里采購的100多斤韭菜和其它一些蔬菜回到了營口路市場,零售給前來買菜的市民。記者看到,韭菜的價格在營口路市場已經漲到了5元/斤。
記者調查
外地菜帶動菜價連年漲
據商務局統(tǒng)計顯示,外地菜占據了青島七成以上市場,其中省內菜占50%,主要來自壽光、高密等地;本地菜占30%左右,主要來自萊西、平度等地。此外,河北、山西等外地蔬菜占20%左右。城陽蔬菜批發(fā)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地菜園規(guī)模較小,而且品種較為單一,導致在收獲和流通上敗在了下風,雖然占據地理優(yōu)勢,仍敵不過外地菜的競爭。而外地菜進入青島的成本一路走高,也帶動青島菜價連年上漲。
最近幾年,青島蔬菜品種從最初的近百種減少至二三十種,主要是大頭菜、土豆、西紅柿、黃瓜、白蘿卜、胡蘿卜等,而且出現(xiàn)了蔬菜集中化、品牌化的趨勢,像馬家溝芹菜、膠州大白菜等,蔬菜集約化發(fā)展,使得青島本地蔬菜雖然打出了知名度,但種類卻大幅減少,使得中低端蔬菜市場多被外地菜搶占。(記者 李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