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腫瘤 > 皮膚癌 > 皮膚癌的治療

皮膚癌中醫(yī)中藥治療

時間:2012-01-03來源:青島健康醫(yī)療頻道

皮膚癌中醫(yī)中藥治療分為:

(一)辨證分型治療

本病中醫(yī)辨治尤其要注意肝、脾、血熱、血燥、血虛以及濕毒痰濁。

1.脾虛痰凝型

證候:皮膚中呈囊腫塊,內(nèi)含較多粘液,色呈蠟黃,逐漸增大,亦可破潰流液,其味惡臭,食少納差,或有腹脹消瘦,舌黯紅,苔膩,脈滑。

治法:健脾利濕,軟堅散結(jié)。

方藥:羌活勝濕熱加減。羌活、獨活、白芷、防風(fēng)、川芎、白術(shù)、白芥子各10g,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豬苓、紫河車、夏枯草、莪術(shù)、山慈菇各15g。

若見形瘦骨,加黃芪20g、黨參15g以健脾益氣;夜寐不寧者加炙遠志、酸棗仁、合歡皮各15g以寧心安神;破潰流液多者加白鮮皮、地膚子各20g以加強燥濕解毒之力;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者,加昆布、海藻各15g,或加用西黃丸、醒消丸內(nèi)服以軟堅散結(jié)。

2.血瘀痰結(jié)型

證候:皮膚起丘疹或小結(jié)節(jié),硬塊,逐漸擴大,中央部糜爛,結(jié)黃色痂,邊緣隆起,有蠟樣結(jié)節(jié),邊界不清,發(fā)展緩慢;蜷L期保持完整之淡黃色小硬結(jié),最終破潰,舌黯紅,苔膩,脈沉滑。

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

方藥:活血逐瘀湯加減。當(dāng)歸、桃仁、丹皮、蘇木、莪術(shù)、白僵蠶各10g,瓜蔞、赤白芍、海澡、野百合各15g,山慈菇20g,丹參、牡蠣、白花蛇舌草各30g。

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芩、黨參各15g以健脾止泄;腹脹納呆者加法半夏、陂皮、白術(shù)各10g以健脾理氣;皮膚干燥或癢者加防風(fēng)10g,地膚子、金銀花各20g以疏風(fēng)解毒。

3.肝郁血燥型

證候:皮膚起小結(jié)節(jié),質(zhì)硬,潰后不易收口,邊緣高起,色黯紅,如翻花狀或菜花狀,性情急躁,心煩易怒,胸脅苦滿,舌邊尖紅或有瘀斑,舌苔薄黃或薄白,脈弦細。

治法:疏肝理氣,養(yǎng)血活血。

方藥:丹梔消遙化裁。丹皮、柴胡、當(dāng)歸、香附、三棱、莪術(shù)、桃仁、白術(shù)各10,梔子12,赤白芍、茯苓各15g,白花蛇舌草、草河車各30g。

若出血不止者,加生蒲黃、生地榆各10g,仙鶴草30g以清熱止血;胸悶甚者加厚樸、郁金各10g以理氣解郁。

4.血熱濕毒型

證候:初起皮膚為一隆起米粒大至黃豆大小丘疹或小結(jié)節(jié),呈黯紅色,中央可結(jié)黃褐色或黯灰色痂,邊緣隆起堅硬,日久病損可逐漸擴大,甚至形成潰瘍,流液流血,其味惡臭或為滲液所蓋,久久不愈。亦有形成較深潰口,如翻花狀或外突成菜花樣,舌紅,苔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涼血,除濕解毒。

方藥:除濕解毒湯化裁。白鮮皮20g,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舌蛇草、仙鶴草各30g,大豆黃卷、梔子、丹皮、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半枝蓮各15g,生甘草10g。

若腫塊疼痛較甚,加延胡索15g,乳、沒各10g以活血鎮(zhèn)痛;腫塊堅硬者加牡蠣、丹參各30g,昆布15g以軟堅散結(jié);口干苦者加黃芩10g、竹茹15g以清肝降火;發(fā)熱者加柴胡10g、地骨皮30g以除虛熱。

 

相關(guān)鏈接

上一篇:常見的皮膚癌如何防治? 下一篇:細菌注射治療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