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性與愛
在這個世界上,有千萬朵一模一樣的玫瑰花,只有一朵馴服了小王子。他為她澆水、罩玻璃罩、立屏風、殺毛毛蟲。他留意她的無端抱怨、可笑的吹噓和沉默。
這就是馴服,愛情的必要步驟。像《小王子》中的狐貍所說:這是一種常常被忽視的行為,F(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人重
視馴服了。在這個欲望消費不斷刺激心智的時代,過于焦慮和忙碌的男男女女,似乎忽視了這樣緩慢的行為,快速地占有,短暫地消費,沒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去“建立”某種關(guān)系。
時尚雜志出現(xiàn)的調(diào)查問卷:你會和陌生人上床嗎?你會擁有多個性伴侶嗎?——似乎是在征詢答案,實際上卻是用言說消除人們的禁忌,COME
ON!你可以和陌生人上床,你可以擁有多個伴侶。雜志、印刷代表社會默認了這種短暫的激情:你們是自由的,只要遵從于你們的內(nèi)心——實際上,你遵從的是迅速膨脹的、短暫的、消費性的欲望。
于是,童話的魔力漸漸在現(xiàn)代社會中消失了,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王子還有小人魚,去死吧!愛情變成了一次技術(shù)的活兒:接吻、撫摸、牽手、慪氣、到超市去購物,一次郊游,一次相互的揣測和試探,一次做愛。當我們試圖討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變得遲疑和有些不好意思了。在講究成本和回報的時代,它更多的是遵從心照不宣的默認規(guī)則。游刃有余,張弛有度。
只是希望被愛
小藍,女性,31歲,公司職員
性伴:21個
說服小藍接受采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個衣著整潔的白領(lǐng)她已經(jīng)習慣了矜持和沉默。她認為自己的生活至少已經(jīng)很平靜,青春期的沖動和不安已經(jīng)稍微遠離了她。她的記憶似乎有些遲緩——那是很久沒有拿出來的衣物,在陽光中抖出飛旋的灰塵。她想起了許多名著里的句子,每一個都和愛、大悲憫相關(guān),而“社會只是越來越冷酷而已,沒有其他的奧妙”。
我上大學的時候和一個男孩子談戀愛,那時候很純,總覺得那種事是要到婚后才能做的,結(jié)果一年后他和他的一個同班女生同居了。當時這個事情給我的刺激挺大的。我記得在學校的小樹林里我主動要把身體交給他,但是他最后還是幫我整理好衣服,送我回宿舍了。那年我20歲。
后來偶然認識一個25歲的男人,人挺善良的,無業(yè)游民。我并不愛他,而且他也很丑,可是我突然想,傷害自己,也許就是傷害離開我的男友,我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和他發(fā)生了關(guān)系。當時覺得自己一下子變得異樣、古怪,不配被人愛了。
結(jié)果也是偶然的機會,我愛上了那個人的朋友——安石,一個不愛說話的人。我很喜歡他,因為我覺得他善良、正直,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人——這也許是我想象的,可是那時候太喜歡他了,又因為自己和不愛的人發(fā)生關(guān)系而感到羞愧,我覺得這輩子也不可能這么愛一個人。后來他喝醉酒了,我們就發(fā)生了關(guān)系,他問我是不是處女,我說不是。就一次,此后他就有了女朋友。我沒有怪過他,因為我認為這是我的問題,我沒有把事情講清楚,我和他發(fā)生關(guān)系是因為我很愛他。我沒有再和他說話,雖然一直想念著他。
懷著對自己強烈的憎恨,我又認識一個男人,他也不怎么工作。有一次回宿舍晚了,睡在他的屋里,還有另外一個人,我就沒有戒心。結(jié)果他讓那個人出去,強行和我發(fā)生了關(guān)系。很快我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但是那個人就消失了,故意不見我。
24歲那年,終于有一個人愛上了我,他對我很好,我還是那樣,覺得他單純、善良。我想我們會結(jié)婚的?墒前彩挠白舆在,讓我覺得自己是不忠的。我不知道為什么,瞞著我的男友和好幾個人發(fā)生了關(guān)系,痛苦也許增加了快感。我們很快陷入了冷戰(zhàn),他傷心地離開了。我想我可能是故意的,我背叛的不是我的男友,相反,我對他保持著溫情。我覺得我在背叛自己最初的愛情,我被它折磨,不惜踐踏它以達到說服自己放棄的目的。
7年來,我和20多個男人發(fā)生過關(guān)系,大多數(shù)是非常短暫的。其實我并不是一個十分熱衷于和男人發(fā)生關(guān)系的人,也并不贊成一個人同時有多個性伴。雖然青春期的沖動很強烈,但是比起欲望,我還是更看重愛情。我只是希望自己被愛。每一次,我都會盡可能地溫柔,坦誠,希望他們能夠同樣地回報著溫情,甚至可以繼續(xù)發(fā)生感情——可是大多數(shù)的男人,都不重視這些愿望。
他們把我看成是那種開放的女孩子。當他們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時候,他們就自動退出了。對于這樣的男人,我會敬而遠之。因為他們不尊重感情本身。真正的冷漠在于,事后沒有人可以重現(xiàn)或者回憶起這些溫情。
我承認我不會保護自己,很容易被男人的甜言蜜語打動。我分不清楚真心和假意,也許大多數(shù)人,都是此一時、彼一時的,尤其是雄性,容易有多情的傾向。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大聲為自己辯解,我總是在說服自己:我是干凈的,我只是為自己的愛付出代價。
我還是相信愛的,但我想這只不過是安慰自己,我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它。有時我覺得,我這么在意它,為什么反而得不到呢?我想這就是佛教上說的“貪、嗔、癡”了。我的將來不會和過去一樣,至少不會那么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