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去年的紅薯,一般的情況下,刨出來,一包買,八毛到一塊(每斤)。
記者:3000多塊錢?
村民:對,弄3000塊錢弄得了,比種棒子強,為什么我們白頭都種紅薯啊,家家戶戶種,沒人的,他也種個千兒八百棵,夠自己吃,不賣了。
記者:今年紅薯淹了,預計能產多少紅薯?
村民:他還哪兒有啊,都絕收,絕收了。
因為今年7月份的那場暴雨災害,滄州地區(qū)降水量達到200毫升,很多地勢較低的田地,水都積到了膝蓋位置,玉米大幅減產,而泡在水里的紅薯,即使結了果,也就爛在了地里。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今年由于雨下的比較集中,而且持續(xù)時間比較長吧,造成田間積水,紅薯壞的很多,而且不能夠長時間儲存,所有的農戶收獲了以后,急于銷售出去,造成集中上市,本身壞的這么多,集中再上市,品質再次點,造成價格也是低。
如果不是夏天的連續(xù)降雨,紅薯原本應該是大白頭村村民的增產增收點。去年,紅薯地頭收購價格能達到1元/斤,如果是村民自己拿到市場上,可以賣到1.2-1.5元/斤,這樣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地區(qū)傳統(tǒng)作物,小麥和玉米。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由于去年的收益比較好,今年種植面積應該是有擴大的,擴大了以后,造成了春季秧苗特別緊張,搶購秧苗,種植面積能夠增加百分之二三十吧
記者:往年秧苗價格是多少?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三分到五分,今年是一毛,一毛,一畝地3000棵就是300塊
全村8000畝農田,今年1000畝種了紅薯,種的人多了,秧苗自然貴了,但一場洪澇過后,除了一些田地在高處的,其他村民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村民:今年八毛,實際上八毛吧、一塊吧,也比種棒子強,它產量高。
相比絕收的村民,這位老人顯然幸運的多,盡管只種了三分地的紅薯,但也收了一千五六百斤,家里面還種著小麥、玉米、花生,但比較起來,紅薯的純收益還是遠高于其它作物。
村民:人工不多,為什么,種了就沒事了,這不打藥,光等著刨了。
技術含量低,人工占用少,土壤條件又合適,把紅薯作為主要經濟來源,農民做出這樣的選擇無可非議,但在自然災害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今年的大白頭村,顯然沒能迎來預期中的豐產增收。
大白頭村合作社負責人 楊海峰:
記者:有在您這兒預定秧苗、化肥之類的嗎?
答:今年沒有了,每年現(xiàn)在已經開始了,現(xiàn)在我們還是每天出去搞宣傳工作去,但是農戶的積極性特別低。
記者:去年這個時候預訂的秧苗大概是多少?
答:反正也能有幾百畝吧。
記者:今年呢?
答:今年沒有,沒人想種這個(紅薯)。
白巖松:
長期的農業(yè)社會讓中國人對“豐收”一詞格外的有好感,可采訪農民,尤其是采訪農產品滯銷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豐收中也存在著很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某種農產品一豐收,價格肯定往下走,農產品豐收了,往往讓農民收入不豐收,有時候還欠收。于是,明年農民跟著感覺走,跟著市場走,一塊兒去種冷門的農產品,結果又把冷門的弄豐收了,價格又往下跌,似乎受傷的最后總是農民。這個時候,人們開始想,就不能把對農民的幫助和指導提前一些嗎?比如今年買種子、買化肥的時候,不就看出明年農民要干什么了嗎?能早一點幫他們,而不是害他們嗎?
視點三:農民的收成
“今年小麥價格是1.18到1.2,小麥價格近期可能還會上漲的,各家不著急用錢的,有地方的,就先放一放……”
王林清是河北滄縣達子店村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他自己承包了130畝土地,平時還為農民們提供些技術指導和信息交流。今年小麥價格不理想,王林清和同行們商量了一下,打算把手里的小麥再壓一段時間,等收購價漲上去再出售。
王林清 河北滄縣富民合作社負責人:最近國家出臺了一個小麥明年收獲之后最低保護價格,在過去的基礎上,每百斤增加10塊錢,\但是大家擔心的一點,\棉花的肥料、玉米的肥料,包括蔬菜和其他東西,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來說,他也會上調,價格上揚,上揚的速度比國家補貼的每百斤小麥10塊錢要高,要快。所以大家感覺政策非常好,但是很無奈。
河北滄縣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而小麥又是國家儲備糧,每畝地國家補貼80元左右,沒有水果蔬菜那樣大規(guī)模滯銷的壓力。王林清算了一筆賬,今年小麥的收購價是每斤1.18元,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畝地能賣560元,而算上種子、化肥、澆灌、人工的投入,種植成本每畝699元,一畝地要虧139元錢,算上國家補貼也是入不敷出。種菜風險大,種糧又不掙錢,滄縣的小麥種植面積連年下降,很多農民開始改種投入較少的玉米、紅薯,甚至摞荒出去打工。
村民:我們這里產量還是可以的,要是不打人工種地還是賺錢的,要打人工,種地就賠錢了。
王林清 河北滄縣富民合作社負責人:這一年老百姓一家子地有時候幾畝,多的十幾畝地,每一年的純收益2000多塊錢,辛苦這么一年收入2000塊錢,他不如打工掙上一兩個月呢。所以他們就感覺種地真的很無奈。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小麥一般要灌幾次,灌一次四五十塊錢,灌幾次之后,小麥利潤就沒了,所以就不種了,\前些年湖南、湖北有很多人不再種水稻,\這樣時間長了,會對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有影響。
按照以往的經驗,村民們預感到,小麥收購價的提高,必然會伴隨著農資產品的漲價,而眼下這種預感已經成為現(xiàn)實。新一年的化肥種子預訂開始了,價格比今年還要高。
滄縣北閣種子站工作人員 丁浩:這兩年種子波動,每一畝地會增加3-5塊錢左右,\化肥的增長每年會增加10塊錢以上??偟膩碚f,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這兩年增加了50塊錢左右。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現(xiàn)在大家認為有三個新的功能剪刀差,其中一個就是種糧食的收入和種經濟作物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其他兩個就是外出打工的收入和在家種地的收入,也越來越大;農資漲價的速度和糧食漲價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大,因為農資漲得快,糧價漲得慢\像日本這些農民,我自己當個農民,和我的兄弟在大學當教授,他們兩個的工資差別不大,不大你怎么來解決?基本上靠政府給他有很大的補貼
在王林清的賬本里,從1995年到現(xiàn)在,小麥收購價每斤只漲了6毛錢,遠遠低于化肥和人工的漲幅,今年種下的小麥明年會不會繼續(xù)賠本,他心里也沒有底。11月份,正常生長的冬小麥應該已經長出麥苗,而在達子店村,有近三分之二的農田依然滿是荒草。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 鄭風田:在生產最重要產品的農民收入是最低的 \這個時候,聯(lián)動機制必須要建立起來,因為糧食太重要了。\我的糧價漲的話,不說按去年的基礎漲多少,而應該根據(jù)今年整個農資漲了多少,農民的工資漲了多少,而經濟作物又漲了多少,在這算一個平均數(shù),在這個基礎上來調整糧價,如果糧價低于這個調整速度,我增加給農民的補貼,讓農民感到合算。否則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是很危險的。
白巖松:
如果農產品豐收,可農民的口袋欠收,這樣的情況一多了,久了,農民又會做怎樣的選擇呢?有的農民已經說了,種地不掙錢,不如打工,于是今年沒掙著錢的農民,明年可能就有人加入到出外打工的農民工大潮之中,而時間長了,誰在未來種中國的地呢?十八大報告當中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在農業(yè)中,種地是最根本的實體經濟,而如果種地總賠,這個基礎就會越來越脆弱,問題擺在這兒,我們將如何解答?僅靠市長們忙活,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