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秋雨
前言:這是一篇舊文,是大約十年前余秋雨在《新民晚報》上寫下的一篇陳逸飛的印象和看法。作為同是江浙才子,一個是作家,一個是畫家。余秋雨以他獨特的眼光和內心感受了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陳逸飛。新浪文化借此舊文,再次表達對陳逸飛先生的緬懷之情。
認識陳逸飛先生早在二十年
前,他與我同籍同年,那時都還年輕,現(xiàn)在一起進入了不惑之年。其實細算起來我們見面機會并不很多,藝術界朋友之間的互相溝通更多的是在作品中完成的,好在陳逸飛先生這一路走來步履清晰響亮,作品傳播廣遠,探尋他的消息并不很難。每次接觸到他消息我都要想想,我的這位同齡朋友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從時間意義上想到他所處的時代。
從總體而言,陳逸飛從開始學畫到成為一名青年畫家,正恰處于一個文化思維封閉、藝術氣氛淡薄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年輕人心底的藝術火苗熄滅了,而在剩下為數(shù)不多而又百折不回的藝術癡迷者中間,卻蘊藏著一些極具實力的真正藝術家,只要稍有機遇,就會脫穎而出,大放光彩。陳逸飛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個,他從小就在周圍尋找著與藝術有關的點滴信息,美術入門書、連環(huán)畫、蘇聯(lián)電影,都是他的教材。進入美術學校之后更加如魚得水,勤奮刻苦,他曾對我說,那時學生宿舍里有嚴格的作息時間,但他在熄燈之后還要悄悄溜到素描教室里去用功。我完全能夠想象當時那種用功勁頭,由于周圍的藝術信息單調,唯一倡導的是以蘇聯(lián)為范本的寫實主義,陳逸飛白天黑夜地把素描的基本功打得非常結實,在俄羅斯寫實主義油畫技法中找到了足以滋養(yǎng)長大的技術性基礎,這是時代給他的第一步推動。
時代給他的第二步推動,是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的繪畫實踐。在美校大學部畢業(yè)后,陳逸飛正好遇到“文革”。環(huán)境迫使他和年輕的同伴們不得不放棄典雅的藝術之夢,投身于強烈的社會震蕩之中。陳逸飛在街頭畫巨幅宣傳畫、考察并描繪黃河流域,創(chuàng)作一系列表現(xiàn)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的作品,他的這些實踐,相對于當時的社會需要而言,在藝術上有點過于講究,但他也由此奠定了創(chuàng)作大幅油畫的氣度和能力,而且由于英雄主義的熏陶,使他今后一直保持著浪漫主義的風韻,雕塑般的凸現(xiàn)能力和刪繁就簡的聚焦水平。國際間的美術評論家一眼就看出陳逸飛的畫風是“浪漫的寫實”,這與他在特定的時代氣氛下把寫實的繪畫基礎推向了英雄主義的浪漫是分不開的。盡管現(xiàn)在陳逸飛的畫在內容上已經(jīng)很難找到他青年時代的社會氣氛,但青年時代的藝術步履仍然以曲折的方式保留在他的筆端。
時代給他的第三步推動,是歷史的反思!拔母铩苯Y束,陳逸飛與全民族的知識精英一起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而在美術界,他應該算是反思得比較早的一個。早在1979年他創(chuàng)作了油畫《踱步》,正是他反思的形象記錄。畫家把自己放在五四運動前后的大量照片、舊圖像前,于是他也就成了一個在中國近代苦難中尋找人文主義思想的有抱負的藝術形象。這幅油畫表示著陳逸飛的一個深刻轉折,而這個轉折首先不是從畫風而是從思想精神領域開始的。眾所周知,這個轉折的結果,并沒有把陳逸飛引向苦澀和沉重,而是跳開去,出現(xiàn)了一個典雅、深厚而又柔美的境界。中國文化界在差不多的起點上經(jīng)歷了一次大轉折之后,其結果不再是差不多,而是千差萬別,陳逸飛的選擇便是其中之一。他的這一選擇,又得歸因于時代對他的第四步推動。
第四步推動就是改革開放把他推向了國際舞臺。這正是陳逸飛反思的結果,他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去試練,需要到油畫的故鄉(xiāng)去探訪,需要在自己原本陌生的社會秩序中重新設定自己藝術生命的支點。他在美國留學、作畫,又到歐洲觀摩,原先形成的“浪漫的寫實”獲得了國際需求的提升,而苦澀的反思更是轉化成一種文化意義上的別離和眷戀。于是,一個被國際美術界所歡迎、受世界各地美術品市場所矚目的陳逸飛終于出現(xiàn)了。
上述四步,都與中國當代的歷史密不可分,陳逸飛的長處是他聽懂了歷史傳來的依稀信號,及時地在每一步中吸取了正面的營養(yǎng),并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既有寫實功力,又有浪漫情調,又有精神追求,又有國際眼光,交相渦旋,于是成了一個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