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熱播的都市情感劇《動什么,別動感情》熱熱鬧鬧地落下了帷幕,但是一家三代人面臨愛情時錯綜復雜的故事卻引發(fā)了眾多人的關注。
在該劇中,青年人尊崇感情至上,一紙婚書仿佛一道生活的枷鎖,讓他們避之唯恐不及;中年人在婚姻倦怠期用力掙扎,一方想逃卻逃不掉,一方要抓也抓不牢,兩個人暗中
較量,感情在雙方的心照不宣當中拉來扯去,最終只能變得更加破敗;老年人的婚姻看似最穩(wěn)定,其實也是波濤暗涌……
在嬉笑怒罵的劇情背后,我們看到了劇中所涉及的年輕人的恐婚不婚現(xiàn)象、中年婚姻危機、老年人情感需求等多種話題并不輕松。感情這東西,到底動得?動不得?
青年:愛情的目的就是結婚嗎?
貫穿《動》劇始終的主線,是女主人公賀佳期與男主人公萬征的感情。故事開始,佳期是個典型的想“婚”的小女人,但是萬征卻總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愿結婚;轉眼到了故事結局,卻是萬征追著佳期要跟她結婚了……雖然這只是大都市中渺小的兩個人的情感糾葛,卻恰恰代表了一個漸漸凸顯的社會現(xiàn)象:都市不婚族。
開始的佳期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機會,希望男友萬征能夠向自己求婚;萬征當時的心態(tài),就是典型的“不婚族”心態(tài)之一:盡管兩人確實正在交往中,但是他并不知道對方是否真正適合自己,這樣的他也無法承擔婚后未知的兩人世界,所以他抱著寧缺毋濫的心態(tài)經(jīng)營著目前的感情。
在各自與他人經(jīng)歷了另一段感情之后,兩個人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萬征遭受了初戀女友的欺騙,發(fā)現(xiàn)佳期才真正適合他;而佳期發(fā)現(xiàn),自己當初對婚姻的執(zhí)著,實際上只是不甘心于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當她走出追逐婚姻的迷思之后,驀然發(fā)現(xiàn)萬征其實并不那么完美,而她自己也開始對未來的婚姻充滿恐懼……故事的結果是兩個人毅然分手了,有點折騰,有點沒事找事,但卻真實地表現(xiàn)了目前都市“不婚族”矛盾迷茫的心路歷程。只要從婚姻中逃開,就不用承擔責任,這就是不婚心態(tài)。
各方解析
近年來,大齡“不婚族”逐漸增多。南京市民政局1月發(fā)布了一組數(shù)據(jù):1994年全市結婚人數(shù)為46937對,此后呈逐年下降趨勢,到2003年只有39951對,而這種下降,是在婚齡人口逐年增多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難以走入婚姻?《外灘畫報》曾對上海白領的婚姻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七個方面制約了他們走入婚姻殿堂——工作太忙、選擇面窄、對對方要求高、對未來婚姻恐懼、重視學習忽略生活、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往以及激烈的競爭和沉重的職場壓力。
記者看到在工作忙、競爭激烈、職場壓力大等社會因素的影響下,選擇不婚實屬大齡青年的無奈之舉;橐黾彝パ芯繉<、社會學家金一虹教授分析說,男性29歲左右是職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所以“終身大事”一推再推,繼而奉行獨身主義;大齡女性同樣面臨這樣的危機,如果早早地結婚、生產(chǎn),在擇業(yè)時就成了弱勢群體。
新華社記者張目在其文章《走近都市女子“不婚族”》中,做過這樣一個計算:30歲的女研究生,若按傳統(tǒng)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只有0.2%,而按三不計較(年齡、學歷、婚喪離異不計較)擇偶,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
從外部因素看,社會壓力的增大和女性自我獨立自強意識的增強限制了高學歷女性的擇偶,而實質上,男強女弱的傳統(tǒng)性別定式才是關鍵原因。在某網(wǎng)站的問卷調查中,72%的男性表示自己不愿意與能力高出自己很多的女性結婚。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徐安琪教授在接受《外灘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現(xiàn)今的社會規(guī)則下,許多男性不能接受比自己強的女性,因為那會令他們感覺到威脅和壓力。另一方面,由于以往連續(xù)就業(yè)、終身就業(yè)的模式被打破,女性比男性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為了確保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許多女性不得不選擇“不婚”。其實,愛情與事業(yè)并不矛盾。對于高學歷女性而言,為了獲取最大的平衡,應在順其自然的同時,明辨不同時段中事業(yè)、愛情的輕重緩急,在理智的思考后做出最適合自身的選擇。
除了社會壓力和社會性別意識的影響外,心理上的恐懼是都市不婚族的另一個癥狀!秳印穭≈械娜f征和佳期可以說是“結婚恐懼癥”的代表人物。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震宇研究,恐懼結婚在年輕人中已相當普遍。有些人是害怕結婚后負擔過多的責任;有的人是怕進入婚姻以后沒有愛情了;有的是非常想結婚,但擔心婚姻會產(chǎn)生變故。
誠然,謹慎對待婚姻固然是理智的態(tài)度,但因噎廢食的想法并不可取,逃避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王震宇指出,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正確經(jīng)營婚后生活,勇敢地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和配偶一起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同時,要有積極思維,正面思維,不要用那種負面思維干擾自己的生活。要相信,每個人投入婚姻后的感受都會不同,別人所說的不幸婚姻不一定就會發(fā)生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