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各種各樣的“文化節(jié)”又多了起來。由此想到幾年前讀過的一篇雜文,是譏諷某地舉辦“劉邦文化節(jié)”的,文章說,劉邦早年是個“流氓無產(chǎn)者”,無文化可言;待做了皇帝衣錦還鄉(xiāng),也只哼出個“三句半”的《大風歌》,還是沒什么文化。所以,搞“劉邦文化節(jié)”實在沒有道理。
批評歸批評,“文化節(jié)”
泛濫之勢卻愈演愈烈。這廂辦“女媧文化節(jié)”,那廂搞“巴人文化節(jié)”;搞過了“牛奶文化節(jié)”、“荷花文化節(jié)”,又要搞“國際楊梅節(jié)”、“國際白鷺節(jié)”。前段時間,南方某地居然搞了個中國龍蝦節(jié)與某地發(fā)展高層論壇,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有些“文化節(jié)”確實有品位、有內(nèi)涵,有舉辦的必要,但什么活動都冠以“文化”的名義,就有泛濫之嫌。熱衷于搞“文化節(jié)”,并不說明某些地方的官員多么有文化或多么熱愛文化,他們要的是“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所謂“文化搭臺”,無非是指找一個名義,請幾個“大腕”,搞幾場演出,在媒體上炒作一番,搞出點“知名度”;所謂的“經(jīng)濟唱戲”,是指借著“文化節(jié)”的熱乎勁兒,請中外客商來考察考察、座談座談,并許之以投資的種種“優(yōu)惠條件”。說到底,是欲借文化之名,達招商引資之目的。可是且慢,“搭臺”與“唱戲”之間有必然因果關系嗎?是否你搭了臺,人家投資商就一定會跳上去“唱戲”?我看未必。商人個個都是精明人,此地能不能投資,人家自會從方方面面進行嚴格的調(diào)查論證。投資環(huán)境好,你不請我也要來;投資環(huán)境不好,你搞個把“文化節(jié)”,我就激動得往你這砸錢?笑話!筆者認識的一位企業(yè)家就生氣地說:“有些地方的領導,招商時手段百出、熱情得嚇人,投資商的錢一旦到位,他的態(tài)度就不一樣了:承諾的優(yōu)惠政策不能兌現(xiàn),有些機關干部還來吃拿卡要。這種地方,他搞十個文化節(jié),我也不敢去投資!”
搞文化節(jié),是要花大錢的,而且效果未必好,個中道理許多地方領導心知肚明。知道了,為什么還要搞?你想啊,“文化節(jié)”一搞,中外商賈紛至沓來,大小官員忙得腳不沾地,那是何等風光,何等有臉面!更重要的,上級領導肯定要來致辭、剪彩,還要請上級的上級來祝賀、講話。在這樣的大場面上“表現(xiàn)”一下自我,讓領導看看自己為振興地方經(jīng)濟多么的殫精竭慮、多么的不辭辛勞,那不比悄悄到領導辦公室“匯報”十次還有效果!至于搞這樣的“文化節(jié)”花了多少錢、花這樣的錢合不合法、群眾有沒有怨氣,有些地方領導是懶得去細想的。
“文化節(jié)”泛濫,突現(xiàn)了某些領導干部在抓發(fā)展上的浮躁心態(tài)、投機心理,是形式主義、政績工程的另一種體現(xiàn)形式,與中央提出的“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背道而馳。勞民傷財?shù)摹拔幕?jié)”,大多最終還要由群眾“埋單”,侵犯的是群眾利益,影響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
“文化節(jié)”,該到下猛藥整治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