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莫言老家平安莊掛起祝賀獲獎的條幅。
高密的“腰桿”
高密詩人李丹平說,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國的文學高地,國家的圣地”
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條新規(guī)矩。
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杰說,最近高密人在一起聚會。第一杯酒,肯定是“先為莫言老師獲獎干一杯”。
這段日子,在他看來,早上高密人走在大街上,精神頭都不一樣,“帶勁”。
在新華書店,莫言的小說專柜空了。小書店貼出了預(yù)訂莫言書籍的牌子。一本從未聽說過的雜志,因為最后一頁有莫言的照片被放在了書架的顯著位置。
高密大街上掛了很多祝賀莫言獲獎的橫幅,在“莫言迷”張守云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應(yīng)該從青島機場一路掛過來”。
文化館的一條橫幅頗有意味,“莫言獲大獎,中國很高興”。
在高密,“中國”和“世界”這兩天不斷地被提及。在莫言獲獎的文化界座談會上,有人提出,要淡化濰坊高密,多說“中國高密”。
以前出省不好意思說是高密的,“以后大大方方的,腰桿挺直了,俺是高密的”。
高密一家旅行社的總經(jīng)理楊連才說,以后描述高密的地理位置時,再也不用說是緊鄰青島,是青島的后花園了。
他開起玩笑,說不定以后青島宣傳語會成為,“緊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故鄉(xiāng)”。
高密變了。
高密詩人李丹平說,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國的文學高地,國家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