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在課堂上,互相稱‘王工’、‘李工’,我們的課也是從這種角色定位開始的?!蓖跣庞迅嬖V記者。
“老板”首先講兩個小時的引導(dǎo)課流程,當堂發(fā)布工作任務(wù),把學生分成四個“科室”,“工人們”就可以分頭“接活”了。
“我從不告訴他們怎么干,我要讓學生自己想:我該怎么干?”王信友說。
首先,由學生自薦推舉產(chǎn)生的“科長”領(lǐng)著自己的“工人”
然后,四個“科室”的“科長”就自己形成的工作方案公開答辯,由全體師生評估其可行性和不足之處。
最后,工作方案細分落實?!肮と恕眰兎止f(xié)作,一同完成自己領(lǐng)到的任務(wù)。
在整個工程中,“老板”一般是在扮演冷眼旁觀的角色,如果發(fā)現(xiàn)“工人”的共性錯誤,隨時打斷予以糾正。“干好了,你會形成技能;干壞了,你的能力也會形成,因為你已經(jīng)深刻認識到,這個活不能這么干!”
實踐證明,“工作性學習法”是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最大化開發(fā),一次次成功與失敗的鍛煉,都是對學生潛能的激勵和挖掘。王信友自豪地告訴記者:“畢業(yè)后,我的學生工作一段時間后告訴我:老師,我們現(xiàn)在和本科生一起工作,一點都不心虛!因為現(xiàn)在的工作在學校里我們都已練熟了,那些本科生遇到不懂的還得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