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旁觀者看來本應很容易搞清楚的問題,折騰了幾天仍是撲朔迷離,而不斷升級的口水仗讓這一公案早已超出了“檢測是否準確”的問題,上升到一個更關鍵的層面。 ????統(tǒng)一和農夫山泉的“砒霜門”事件,越來越像個謎。 ????針對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費警示”,涉事企業(yè)最新的反擊動作更顯火藥味十足——農夫山泉董事長會見媒體時拋出“黑手操縱論”,并可能索賠10億元;而海口工商局則表示尚在等待北京方面的送 ????一個旁觀者看來本應是很容易搞清楚的問題,折騰了幾天仍是撲朔迷離,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飲料是否真的砷超標,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一個健全的消費者保護機制,本應是一旦面臨這種“涉毒”嫌疑和爭議,更高級別的職能部門主動響應,立即啟動驗證程序,而不是坐等打嘴仗的雙方各自“送檢”。這種“坐等”的姿態(tài),暴露了責任心缺失,更說明了監(jiān)管混亂。 ????而不斷升級的口水仗和嚴厲措詞,讓這一公案早已超出了單純的“檢測是否準確”的問題,而上升到一個更關鍵的層面。我們善意地希望,涉事企業(yè)和產品真的被冤枉了;同時,我們又善意地希望,工商部門的檢測結果真金不怕火煉。然而,很顯然,這兩種情況不可能同時成立。那么,人們有理由存疑——或者,某些企業(yè)是否具備最基本的誠信和是非觀;或者,有關部門是否具備最基本的公信力和公權操守。 ????根據雙方的各執(zhí)一詞,我們不妨來假設(請注意,僅僅是假設):當事件水落石出之日,涉事產品最后被證實確實存在問題。如果結局如此,這將與相關企業(yè)現(xiàn)在信誓旦旦的態(tài)度形成極大反差,而其背后,則暴露出某些企業(yè)基本市場倫理和誠信的缺失。如果企業(yè)眼中沒有消費者的健康,也沒有對法律的敬畏,而慣于利用資本力量擺平“超標危機”,熟練于以危機公關手段將產品質量問題偷梁換柱為惡性競爭或權力尋租,這樣的企業(yè)公民無疑是不稱職的,這樣的市場也無疑是不健全的。 ????又或者,我們來假設(同樣僅僅是假設):農夫山泉對工商部門曾威脅其“若不與工商搞好關系,產品在海南就賣不了”之類的指控確有其事,又將說明什么?從目前情況來看,暫不論飲料的質量問題,當?shù)毓ど滩块T檢測和發(fā)布消費預警的程序,從新聞報道來看確實存在一些不嚴密、不規(guī)范之處。這就難怪會落下“尋租”和“不正當競爭”的口實。公權部門理應以磊落之動機、透明之舉動,懲惡揚善,維護市場秩序。如是,方能既保護消費者,又令受罰企業(yè)信服;反之,難免授人以柄、難證清白。 ????第一種假設,事關市場的良心;第二種假設,事關公權的公信。二者必存其一。這一事件,早已不再是幾瓶飲料是否含砷超標的問題,而關乎大是大非。消費者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種結局是:此類公共事件,最終隨著某種幕后“商議”,涉事雙方化干戈為玉帛,最后前嫌盡棄、握手言和,用“誤會”、“誤解”或“誤讀”的外交辭令,讓一場本來火星四濺的爭辯悄然冷卻。不明就里的公眾,卻成為事件中最無奈的博弈籌碼,而所謂公共利益和公眾知情權,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真心實意的尊重。這樣的先例,不是沒有。但愿,這種結局在“砒霜門”事件中不要出現(xiàn)。作者 徐鋒 |
上一篇:迪拜之鑒畸形繁榮如空中樓閣
下一篇:砷超標事件需要徹底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