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報全文檢索    版式檢索 新聞中心 > 正文

誰在助長校園暴力的拳腳

1
青島新聞網(wǎng) 2009-10-27 11:13:15 東方早報 現(xiàn)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再回首,校園暴力已不再是孤零零的個案。單是盤點今年所發(fā)生的接踵而至的慘劇,就可以串成一支凝結了閃亮而冷酷的鮮血的冰糖葫蘆。

????最新一例在上海。一段名為“上海徐匯女生打架,看著就火大”的視頻從10月23日起在網(wǎng)上流傳。視頻顯示,似在一條弄堂中,一名身體較壯、身穿紫色T恤的中學生模樣的女生,對一名相對瘦小的女生拳打腳踢,斷斷續(xù)續(xù),毆打超過了5分鐘。其間,有十多位圍觀的中學生為打人者助威

,并遞上香煙,稱其為“熊姐”。至少有3人對毆打過程進行了手機拍攝。(《東方早報》10月26日)

????這一幕中的許多細節(jié),想必我們都不是第一次見到。但針對這一種像流行性感冒一樣肆虐的社會現(xiàn)象,必須追問:為什么校園暴力往往表現(xiàn)為強勢群體侵犯弱勢群體,而且如新聞所示,施暴者還有拉幫結派之嫌——當然,不必事事都冠以“黑社會”之名。我們看到一些異國的校園暴力新聞,施暴者多為遭遇社會不公與情感挫折,或者心理孤僻,有難言之隱疾的學子,其施暴直接表現(xiàn)為報復,甚至是漫無目的的報復。對比之下,后者更具偶然性,以欺凌為特征的前者則有根深蒂固的社會土壤。質言之,校園乃是社會的縮影,校園暴力不過是社會暴力的少年版;校園暴力流行到什么程度,當下的與未來的社會的暴戾之氣就可能惡化到什么程度。

????另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多校園暴力事件都有人旁觀拍攝?圍觀與拍攝所潛藏的權力隱喻在此何解?竊以為,明目張膽的拍攝,只有極少數(shù)是為了見證真相,更多的是呈現(xiàn)為哄客式的大眾狂歡。拍攝而不制止暴力的施行,是對施暴的默認,乃至是一種變相的對施暴的參與。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為他人的死亡而歡呼,酒醉似的喝彩。不妨說,拍攝正是對此傳統(tǒng)的延伸。

????這還不包括,在某一類施暴的過程當中,以拍攝為侮辱手段。如16歲的西安旅游職業(yè)中專新生小美被七八名女同學按在宿舍的地上毆打,隨后被強行扒光衣服,周圍人用手機拍下裸照(《華商報》9月10日)。此時,拍攝即施暴。圍觀與拍攝所象征的暴力性,導致受害者必須承受在毆打以外的另一重傷害。

????拍攝的流行,不僅是技術的進化,還可以窺見一個社會的集體心理的嬗變或者不變。這樣的社會早已習以為常于旁觀暴力的誕生、運行。而且觀諸新聞,未成年的施暴者從不以被拍攝為恥,故意不阻止看客們的行為。他們是否反以為榮耀呢?我只知道,看客的緘默常常能夠刺激暴行的滋長,何況歡呼與鼓舞?

????基于對新聞的這兩點剖析,也許可以推出結論:校園暴力的風行絕非偶然,我們不能僅僅控訴教育的失敗,而對其背后的問題諱莫如深。社會心理的暴力化在支撐校園暴力的運轉,校園暴力的持續(xù)不絕反向加劇了社會心理的暴力輪回。所以說,與其認為校園暴力的泛濫是一項教育的失敗,不如認為是其背后的肌體在腐化與失控。

????在我們的孩子面前,當我們每個人都堅持非暴力,當我們每個人遭遇暴力之時都不愿作為漠然的看客,當我們當中的教師都堅決與“體罰”不合作,也許,校園暴力便喪失了孕育它的源泉。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fā)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喬志峰:雙胞胎政績報道可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