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部長的“人性”發(fā)言
在張保慶看來,目前高教領域最切實際的,是能保證每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上學,并順利完成學業(yè)。這是當前情況下實現(xiàn)教育均衡的最好手段,也是最大的公平。
“是達到的第一個目標,比空喊要強!睆堈f。
在這個背景下,下狠心落實國家助
學貸款成為教育部解決地方對中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問題的突破口。
興之所至,或是意猶未盡,在評論完助學貸款問題后,張保慶繼續(xù)把矛頭指向地方政府,稱“中小學亂收費是地方政府逼的”;接著訓斥了高校,認為高校亂收費主要責任在高校本身;最后痛斥了銀行助學貸款中嚴重的嫌貧愛富現(xiàn)象。
在這位個性部長濃重的河南口音中,與會者聞到了濃重的“硝煙味”。
“這是一位很有個性的部長。”中央電視臺一位當時在場的編導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不帶官腔,沒有官話!
除了對教育問題的憂慮,張保慶的發(fā)言也有讓記者難過的時候,“有一到兩次,他提到,反正我也要退了”,“他還說,‘我在教育部呆了二十六七年了,做事情我們都得憑良心。’”
一位與張保慶相識多年的人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今年61歲的張出身貧寒,他本人上大學就是靠國家資助才得完成,因此他天然地對幫助貧困生帶有感情。
在教育系統(tǒng),張保慶還有一段“名人名言”:“家庭貧困學生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可先找自己所上的高中學校;高中解決不了,可找當?shù)亟逃姓块T;教育行政部門解決不了,可借路費到高校報到;高校再解決不了,可以給我寫信!”
“要帶感情做這個事情!痹诎l(fā)布會上,張保慶確實動了感情,“我們高校一天到晚到在做思想工作、德育工作,如果這個學生家里有困難,就沒人管,學都上不下去,那還有什么思想工作可做呢?”
張保慶說,在貧困生遇到困難之后,“如果是一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國家,是黨和政府出來幫助他,我相信這個人如果完成學業(yè)將來有所作為,他不會忘掉國家。”
地方政府受到震動
無論如何,張保慶這番動情甚至動怒的言論在短時間內就起到了極大的威懾力。
在張的發(fā)言中,天津無疑首當其沖!跋裉旖,是沒有理由做不到的!睆埍c重點點了天津的名。
根據(jù)《瞭望東方周刊》獲得的一份教育部文件顯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海南、天津、黑龍江三地按新機制發(fā)放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人數(shù)和金額均為零;內蒙古批準貸款的學生僅有12人,合同金額4.08萬元;青海、新疆、寧夏、甘肅四地按新機制發(fā)放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人數(shù)和金額也很少,所屬的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沒有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承辦銀行。
發(fā)布會之后的第二天,即有消息稱“天津否認助學貸款執(zhí)行不力”。天津市教委辦公室主任朱鐵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教委領導希望冷處理此事!倍谄渌麍龊蟿t認為,“關于教育部批評天津市執(zhí)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不力的問題,有一些信息不對稱!
冷處理并不是不處理。在9月1日的第二次新聞通氣會上,張保慶對媒體笑稱,“我也知道天津(8月29日)連夜撥出去300萬貸款,你們甭搭理,只要把住2005年7月的時限,就是一個都沒貸出去!
另一個眾矢之的海南也連夜行動起來。
“教育部的點名批評一經(jīng)公布,書記、省長都找到我們了。主管教育的副省長親自督陣,我們現(xiàn)在正在給教育部打報告說明情況!焙D鲜≈鞴芟嚓P工作的省教育廳計財處處長林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承認,按照教育部去年實施的新的學貸政策,“海南確實一個都沒貸出去”。
在八省市中所占比例較多的西部省份也即刻反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一位主管助學貸款的負責人對當?shù)孛襟w表示,此事已經(jīng)引起了區(qū)教育廳的高度重視,他們將加大檢查督辦力度,結合新學期開學全面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工作。
中央政策在地方“腸梗阻”
實際上,教育部的政策一到地方往往就會出現(xiàn)“腸梗阻”的頑癥。
“我們一個個銀行去跑,一個個高校去跑,到頭來還是挨罵。”林崗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海南省教育廳不敢對教育部下達的政策有所懈怠,主要難度還是在銀行方面。
“銀行考慮到自己的部門利益,國家對銀行有個風險警戒線,如果不把助學貸款單獨拉出來考核,勢必突破警戒線,從而影響到銀行員工的獎金收入。所以,銀行對此很不積極!绷謲徴f。銀行還提出呆壞賬的問題。
張保慶對此心急如焚:“我對銀行行長說,以前沒有助學貸款呆壞賬的時候,其他的呆壞賬幾千億,你怎么不說呢?”
事實上,針對部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進展較為緩慢的情況,教育部、財政部在2004年10月及今年2月、5月多次組成工作督查組,分赴新疆、海南、山西、河北、河南、內蒙古、黑龍江、湖南、貴州等地進行檢查、督導,推動了這些地方高校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但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我們按照新政策做,可銀行還是不貸,但銀行不給我們也沒辦法呀!3月份的時候我們曾經(jīng)和銀行簽訂了協(xié)議,可銀行借口說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拖,有的銀行甚至明確表示不愿做!绷謲徴f。
銀行沒有積極性,學校又不愿承擔壓力,地方政府不作為,局面往往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張保慶說,現(xiàn)在有很多問題,政府有問題、銀行有問題、學校有問題、學生有問題、家長有問題,但主要矛盾在政府。
事實上,相比在北京的教育部而言,地方政府官員更應該知道真實情況,盡管有各種難度,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想做,是肯定能做到的。
“招招見血”
李金華和潘岳為代表的中央部門官員在各自領域通過努力形成所謂的“風暴”,那么張保慶的嚴詞能否刮起另一場“風暴”呢?
在發(fā)布會上,張保慶說起有人評論教育部是計劃經(jīng)濟最后的一個堡壘,他諷刺地笑了兩聲說,去年一位網(wǎng)友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你們光講空話,是在作秀!拔矣X得這句話我聽了很傷心,就是我們在喊空話、作秀、落實不下去。我最怕講這個,因為這個(助學貸款)講得不能再講了!
張保慶承認,“教育太軟了,教育沒有什么手段。”
公信力的缺失主要源于教育問題堆砌如山,從義務教育變成非義務教育,到教育亂收費,從應試教育到招生不公等等,很多人都把這些問題歸結給作為主管部門的教育部。
會后有評論說,由于教育不能在短期內帶來直接利益,所以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缺少強勢政治支撐,不可能有大動作。
在8月29日的發(fā)布會上,張保慶表示自己還留了一手!拔医o大家透個底,現(xiàn)在還有一手,我們會采取一些措施了。對這些老不聽招呼、老不管國家政策的地方怎么辦。我們最近研究過,要來幾條。和財政部商量來商量去,這件事沒有理由搞不好,非要下決心搞!”
僅僅三天時間,真正有決定性的強力措施,便打破了一切懷疑。
財政部將采取的措施是:不安排對地方高校的共建經(jīng)費,并減少今年教育專項的轉移支付資金;對財政困難且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開展得好的省份,用“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獎勵支持。
教育部將采取的措施是:明年一律調減這些地方和有關高校的大專(高職)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計劃;暫停這些地方和有關高校碩士、博士點的審批;今年已經(jīng)審批的碩士、博士點,亦暫緩執(zhí)行,不公布,不下達;暫停對新設置高校、高校升格、高校更名的審批工作;暫停教育部與這些地方的高校共建工作等等。
蘭州大學負責學貸工作的學生處處長劉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些措施對于地方高校來說可謂“招招見血”,“鞭子抽到了最疼的地方,非常致命”。
人們相信,張保慶的講話,并不代表他個人,而是表明了中央政府的立場和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