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7月26日電
題:誰在為“大學高收費”推波助瀾? 10年間,我國大學學費從每年幾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學費猛漲約20倍,而1994年至今10年間,國民人均收入卻增長不到4倍。學費漲幅遠遠超過了國民收入增長速度,人們不禁要問:誰在為“大學高收費”推波助瀾?
有資料稱,目前
我國高校教育成本中,理工學科是每生每年1.4萬元-1.6萬元,人文學科是每生每年1.2萬元-1.4萬元。若按現(xiàn)在每生每年5000元學費、1200元住宿費的標準,學生家庭所分攤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為44%,若按學費8000元、住宿費1200元計算,這一比例高達66%,而國外這一比例通常在13%—15%。
按現(xiàn)階段教育成本估測,教育成本包括老師的工資,學校日常運轉的水、電、氣,以及硬件設施的修建投資……然而,中國大學機構臃腫、冗員泛濫,無形中加大了教育成本。在中國,即使將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進修生乃至函授生都算上,大學的師生比也不過是1比10,有人戲言我國高校“校級領導一走廊,處級領導一禮堂,科級領導一操場”。而在“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大學的師生比平均是1比16.7。
而且,隨著大學擴招計劃的實施,各高校為適應需求爭相征購土地、大興土木、配套硬件、修建公寓!拔覈罱辶暝斓膶W生宿舍是過去五六十年所建宿舍的兩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胡瑞文教授說。這些硬件投入也將算為教育成本之中,“羊毛出在羊身上!
龐大的教育成本數據的背后,學校是否做到有效利用呢?上海某高校一位資深教授說,有的高校部分教育經費并未花在學生身上,而在教育成本分攤中卻轉嫁給了學生家庭。如:高校官員購買豪華進口車、以出國考察為名的公費旅游、公費吃喝等開支,都納入高校教育成本范疇,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重。
多年一直潛心研究教育問題的熊丙奇教授對記者表示,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成本的評估與分攤體系均存在問題,這是教育高收費的主要原因。到如今,“高校教育成本”如何計算,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準,也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論證。
部分高校將教育視為“搖錢樹”的觀念,也極端地為高校高收費推波助瀾。為了拓展教育經費來源,各大高校爭相將所謂的熱門專業(yè)上調30%收費,使這些專業(yè)的收費達到8000元之巨,然而,一些相對較冷門的專業(yè),仍不見下調收費。
此外,據數據顯示,1993年發(fā)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時,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在上世紀末占GDP的比例應該達到4%,但這個目標從未達到。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財政投入僅有3.28%,低于世界各國平均水平(5.1%)。
按中國現(xiàn)在的國民生產總值水平計算,提升一個百分點意味著增加一千多億教育經費,若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高等教育,即有300多億。以目前每年大專院校在校學生1000萬、每人每年6000元學費計算,每年總共收取學費約600億左右。有關教育專家稱:如果“一個百分點”的國家教育財政投入的承諾能夠兌現(xiàn),那么大學學費則可以減半。(記者劉丹、肖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