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肯定沒有想到,11月25日下午他在外交學院專家論壇上說的話居然會被誤讀為一條重大新聞。一切可能源于一次不夠嚴謹的報道,但也足以顯示,涉及京滬高速鐵路和磁懸浮列車話題是多么敏感,任何稍不嚴謹的只言片語都足以引發(fā)一場讓人懊惱的風波。
那天的演講到了提問階
段,面對一位二十出頭的男生,徐匡迪侃侃而談,作為學者和師長,這樣的坦誠無疑最為年輕學生們所欣賞。然而第二天,海內外數百家媒體都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由于技術風險大,造價高,中國工程院院長稱京滬高速鐵路將不會采用磁懸浮技術。這一天的《北京晚報》還透露,法、德、日三國廠家經過激烈競爭,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最終成為最大贏家,獲得修建京滬高速鐵路的1000億元大單。
到了第三天,媒體打出的標題千篇一律:“京滬線棄用磁懸浮,法國成最終大贏家”。由于媒體援引的消息來自身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徐匡迪,公眾深信不疑。
“徐院長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不會也不可能去發(fā)布這樣一條鐵道部的新聞!11月29日,徐匡迪的秘書何中偉在位于北京木樨地的中國科技會堂對記者說。
徐匡迪究竟說了什么?
徐匡迪此次應邀出席外交學院論壇,是為師生們作一場主題為“飛速發(fā)展的現代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演講。這樣的論壇在外交學院每個月都要舉行一次,
演講約為1個半小時,然后是學生提問時間。一位男生站起來,拿起麥克風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計算機芯片的問題,第二個才是京滬高速鐵路的問題。他說,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就要臨近了,而前一段時間京滬高速鐵路有很多傳聞,“請徐院長以磁懸浮技術為基準,比較一下德、法、日三國在競標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
這個提問引來全場熱烈的掌聲。
出現這樣的提問似乎早在徐匡迪的意料之中。由于他在擔任上海市市長期間,該市曾經率先建成世界首條磁懸浮列車商業(yè)運行示范線,他被認為是磁懸浮技術的支持者和推動者之一。在很多公共場合,這樣的問題被屢屢問及,而他均是一言以蔽之:關于京滬高速鐵路的項目,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決策之中。
這一次他顯然愿意更多地和學生交流!拔蚁然卮鹉愕牡诙䝼問題!彼χf。
為了確保表述的準確性,記者專門復核了這段現場錄音。徐匡迪說:“據我所知,京滬高速鐵路大概不會采用磁懸浮。雖然磁懸浮技術很先進,但是相對投資比輪軌要大一點,工程質量要求高。”
他接著說:“磁懸浮鐵路的軌道梁是12米長,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上海的造得不錯,但北京至上海1300公里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要跨過一些江和河,還有一定的技術風險!
然后他用很長的篇幅向學生解釋磁懸浮列車和傳統輪軌列車的工作原理,并粗略地介紹了擬建中的上海—杭州的磁懸浮鐵路,“全長170公里,從浦東到杭州只需要花26分鐘,時速430公里!
可以肯定的是,徐匡迪沒有提及磁懸浮列車的造價和德、法、日三國競標京滬高速鐵路的事情。
徐匡迪的秘書何中偉當時就在現場!靶煸洪L只是向學生們介紹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媒體這樣報道太不負責任!彼延谥芤幌蛲饨粚W院籌辦論壇的部門表示不滿。
但現場的幾家媒體、聽眾以及收看電視直播的師生確實是朝另外一個方向理解。11月30日,外交學院一位學生驚訝地對記者說,“你們還不知道嗎?京滬高速鐵路國家不是已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