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上海中小學生法律意識提高,八成學生愿為維權“告父母”。由上海市法制宣傳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的《上海市中小學法制教育和法律素質調研報告》日前結題,根據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81%的中小學生認為,當“父親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時”有權“告父親”,如問及父母離異,父親不給付撫養(yǎng)費怎么辦時,主
張“自己到法院打官司”的學生也達到70%。
據了解,這份調研報告對象為上海市10個區(qū)縣抽樣選出的3109名學生,其中擔任學生干部的988人。調查問卷的30道問題涉及法律認知水平、情感水平、技能和實踐能力水平。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的法律素質總體上較好,30道測試題中總體平均正確率為63.77%,法律素質高低排列依次是普通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和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生。
“在家從父”的傳統(tǒng)價值觀受挑戰(zhàn)
作為法律素質核心的情感水平調查問題,在這次調查的全部30道問題中占13道,分別涉及學生對法律的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觀等問題。為更準確地對法律的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觀作出判斷,問卷還安排了“父親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時是否有權告父親”和“父母離異,父親不給付撫養(yǎng)費,是否該自己到法院打官司”等7道兩難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當法律與親情發(fā)生沖突時,大部分上海中小學生要求聲張正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調查報告的執(zhí)筆人鄭杰表示,這表明傳統(tǒng)的“在家從父”的價值觀和“父權”的地位已經受到挑戰(zhàn)。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題初中生分值比其他年齡段的學生更高,認為有權告父親的學生比例達到了87%,這與這個年齡段學生要求張揚自我,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和挑戰(zhàn)“權威”的心理相關。
權利意識大于義務意識 隱私權重視程度低
此次調查結果反映,上海市中小學生的權利意識要大于義務意識。當問及“學校選團隊干部”時,70.5%的學生認為應該由“選舉產生”,而不應由“校長決定”或由“班主任決定”,69.4%的學生認為,雖然是三好學生,但觸犯了法律也不能“從輕處罰”。數據表明,越是到高年齡段,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就越強。
與此同時,學生對隱私權、人格權的理解和重視則不能完全令人滿意。僅有49.1%的學生認為老師“經常冷落和挖苦后進學生”是在“侵犯學生人格權”;而14.2%的學生認為“是正,F象”,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此外,12.8%的學生認為學校勸“差生”退學是“學校正常的管理手段”。
調查問還顯示,中小學生保護自己隱私權的意識也不夠強。只有51.4%的學生認為,“隱匿、毀棄、開拆他人信件”是“違法的”,而高達43.6的學生認為此舉并不違法;其中,小學生中只有35.3%的學生認為這一行為違法。
自我防范意識小學生表現最佳
對“遇上火災,應立刻撥打火警電話119”問題回答的正確率方面,小學生最高,達92.7%,而初中生最低,為78.8%。對另一道“夜深人靜遇見紅燈時,父母要拉你一起過馬路,你會如何做”的問題,高達80.7%的小學生選擇勸父母“遵守交通法規(guī)”,而初中生的選擇比率僅為67%,在不吃無證攤販食物方面,75.1%的小學生表示即使“肚子餓了”也會“堅決不吃”,而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生僅44.2%的學生作出同樣的選擇。
在測試中小學生法律技能和實踐能力的8道問題中,小學生在多項回答上都要好過高年級學生。專家表示,這說明在自我防范方面的法律行為和實踐能力方面,小學生優(yōu)于其它年齡段的學生。另一方面,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學生受社會不良影響的后果也越嚴重。
中小學法制教育應更重實效
在問及“如果在班級里,發(fā)生貴重物品失竊時,你會如何”,有49.3%的學生稱會“向派出所報案”,另有15.5%的學生稱應該“檢查全班學生書包”。此外,僅有58.6%的學生稱自己的肖像權被侵害后,應向“基層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說明學生在如何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正義方面,總體上缺乏必要的能力。
調查顯示,近年來,上海市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中小學生的法律素質情況也比較均衡。但“中小學生具體在運用法律的時候,由于不掌握起碼的操作法則,還是會遇到許多具體困難。中小學法制教育應幫助學生掌握運用法律的操作方式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記者閻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