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西流莊西頭有一座土地廟,高約八十多厘米,里面的土地爺和土地婆兩尊神像也只有一尺高,但村民們卻極為虔誠,大事小事都去求土地爺保佑。上世紀30年代初,青島曾興起一種“押會”的賭博方法,叫做“押七十二門”,土地老爺?shù)南慊鸶⒘,熱心押會的常去土地廟前燒香求預兆,最有意思的是有些輸紅了眼的人竟把那尊小小的石像偷偷抱回家,供在炕頭上隨時燒香磕頭,求土地爺讓他轉運。一般情況供幾天再悄悄送土地爺“回宮”,過不幾天又被別人抱回去供奉了,有時土地爺老倆口都不在“宮”里,雙雙被村民們請回去“降吉祥”。有一次土地爺回“宮”了,可他的老伴卻好幾個月不見回來,村里人不免有些著急。這時有位叫川圃的老人生病不愈,大家便攛掇他去許愿為土地爺“說”(說媒)個夫人。川圃病好之后,還果真請人制作了一尊女像披紅掛綠吹吹打打地送進土地廟。又過幾年,有人發(fā)現(xiàn)不遠的曲戈莊土地廟里,土地爺左右兩邊各端坐一位土地婆,其中一位就是幾年前西流莊丟失的。曲戈莊土地廟里兩尊土地婆石像,從上個世紀30年代一直保留到50年代中期土地廟被拆之時,西流莊的人也沒去搬回來。說到這件事,86歲的姜老先生笑道:“大家都說土地爺爺賭錢賭輸了,把土地婆輸給曲戈莊了!”而另一位褚老先生卻愁著眉道:“她自己跑了,有什么辦法?”褚老先生那滿臉的無奈,倒把大家逗笑得前仰后合。
褚姜兩姓家族都比較重視教育,都在自家的祠堂里辦了私塾讓子弟們上學。姜家的祠堂在振華路北,現(xiàn)在作了店鋪,上世紀50年代初破除迷信時拆了祠堂的匾額,祭祀、議事的桌椅板凳也都分給了族人。那張清末民初制作用以擺供品的祭桌,給了輩份最大的老人。那祭桌是紫紅色的,木料沉重細密,兩頭云字花樣彎彎翹起,前面雕刻著細致的獅子滾繡球圖案,線條流暢清晰,兩只獅子身上的長毛卷曲,面部表情生動,像在對著繡球搖頭擺尾。姜家學堂請了位張先生,孩子們給他起個外號叫“張別古”,還有一位崔金齋先生,兩位老師都很溫和,任頑皮的孩子上天入地。
褚家祠堂在振華路南,現(xiàn)在是曉翁村企業(yè)總公司的倉庫。1938年褚家在祠堂里辦學,收了三十多名學生,都坐在一間大屋里,由從侯家莊請來的私塾先生楊丕元教書。學生們分三個層次,乍進學堂門的學《三字經(jīng)》,學完《三字經(jīng)》的孩子學《百家姓》,最大的孩子念《論語》,楊先生一個人輪流施教。他隨身帶一根極沉重的烏木戒尺,約有一寸半寬一尺多長,已經(jīng)用得油光水滑,哪個孩子調(diào)皮搗蛋或沒背熟功課,就得伸出手來打手板。先生的戒尺一家伙打下去,手心就腫成發(fā)面包子,所以孩子們對打手心深惡痛絕,每次挨打時都斜著眼睛瞅著先生揚起的手臂,常常瞅準了戒尺落下的剎那間快速把手抽回,這時楊先生正卯足了全身的勁死命打下去呢,戒尺打落了空就會把他“閃”一下,楊先生的膀子就這樣被閃掉下好幾回。先生掉了膀子去找人“拿環(huán)”,不用上課的學生就在祠堂里歡呼“解放”。
1939年,兩個祠堂的私塾都撤掉了,西流莊的孩子們都到公立滄口小學(現(xiàn)永寧路小學)上“洋學”。滄口小學建于1913年,是德國侵占青島后在滄口地區(qū)建立的第二所小學,稱為“滄口蒙養(yǎng)小學”。滄口地區(qū)第一所小學在徐家宋戈莊,1906年建,稱為膠澳帝埠宋戈莊蒙養(yǎng)學堂,百姓叫它洋學堂。
。ㄗⅲ鹤髡呦道顪鎱^(qū)財政系統(tǒng)干部)(明日請看“西流莊(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