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把握時代特點、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基于對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的高度自信而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
1、文化引領民族復興 核心價值體系
記者:十八大報告把文化建設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聯系起來,有何深意?
郭建寧:這說明我們黨對文化建設作用的認識提到了一個新高度。我們之所以要扎實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文化建設,首先,因為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建設不僅能有效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而且能充分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其次,文化建設有利于凝聚人心,整合社會力量不斷發(fā)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再次,文化建設不僅能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而且能有效激勵和整合社會力量參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當中。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新要求,準確把握文化發(fā)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維護人民文化權益的必然要求。
我國是文明古國、文化資源大國,但還算不上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黨和國家發(fā)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記者:關于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十八大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基于什么樣的考量?
郭建寧:民族復興的本質是文化復興。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建設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文化建設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大國崛起需要文化的引領,大國崛起離不開文化的崛起。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與發(fā)展,中國現代化建設已經到了關鍵時期。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大國,但還要做文化大國。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中國文化影響力與中國經濟迅猛發(fā)展、中國政治、軍事日益提升的地位,以及中國發(fā)展理念和模式日益擴大的影響很不匹配,與我們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勢成必然。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強調文化強國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這不僅是自黨的十七大以來對文化建設認識的深化,也是正確判斷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
2、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四大任務時,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放在了首位,特別強調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為什么?
郭建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當代中國的精神旗幟,也是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的精神紐帶,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有利于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利于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關鍵和根本。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牢牢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扎實推進、開拓創(chuàng)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應看到,一些領域仍然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問題,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輕心。
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而歷史和現實又反復證明,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
今天,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也越來越多樣化的情況下,我們拿什么樣的精神紐帶把一個快速發(fā)展的大國的人民聯系在一起呢?這是我們必須回答的。
????3、“三個倡導”內涵深刻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強調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首次提出了“三個倡導”,這蘊含了什么深刻內涵?
????郭建寧:十八大在論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時,特別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新的論述,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應該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黨的基本主張。在當代中國,實現國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符合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尋求民族復興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美好前景,始終是一個鼓舞人心、振奮精神的價值理想,是一個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宏偉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奉行的核心價值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在成立之初就將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實踐上極大發(fā)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極大發(fā)展了社會的公正和法治。我們黨堅持科學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執(zhí)政為民,堅持依法治國,都是踐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應當樹立的基本價值追求和應當遵循的根本道德準則,是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為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了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的精華,具有很強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
????記者: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表述,有什么特點?
????郭建寧: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在體現社會主義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理念上,我認為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十八大報告中倡導的價值觀是基于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出來的,既考慮到了不同層面主體的價值愿望的一致性,又體現了不同層面主體的價值追求的差異性。比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就是立足于國家層面而提出的價值要求,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也是這一目標的價值規(guī)定和價值體現;又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價值要求,既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屬性,也體現了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價值導向;至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則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價值要求,既是一個中國公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和要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道德準則??傊@一表述反映出不同價值主體的價值愿望與追求。
????正如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樣,上述三個層面的價值規(guī)定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關系。不僅兼顧了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追求,確立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價值目標的統(tǒng)一基礎;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了國家發(fā)展目標、社會價值導向、個體行為準則的基本統(tǒng)一,體現了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與包容性的高度統(tǒng)一。
????第二個特點,十八大的表述是開放性的。歷史和實踐都表明,一種核心價值觀總是需要一個實踐發(fā)展和理論總結相互轉換、相互推動的較長歷史過程,從而達到完備,并逐漸實現社會化、大眾化。現在的這種表述,既將我們現在倡導的理念鮮明地提了出來,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又為實踐的發(fā)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形成。
????4、引領社會思潮 凝聚社會共識
????記者: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有何重要意義?
????郭建寧:價值觀是人們心中的深層信念系統(tǒng),核心價值觀能否與時俱進,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壯大社會主義主流文化。近代西方雖然各種各樣的文化潮流不斷涌現,但占據主導地位的始終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對推進自己的主流文化建設更加自覺,也更加自信。美國始終把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作為其主導文化,以此來強化美國國民的自尊自豪感、開拓進取精神、實用主義、平等民主自由等,也就是所謂的“美國精神”。培育和壯大主流文化,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
????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是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踐作出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的最新認識,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覺,必將極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遵循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規(guī)定,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昭示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奮斗的一貫主張,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汲取了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又涵蓋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個性,既堅守國家社會的目標又張揚了人的主體性,既有深厚的傳統(tǒng)底蘊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符合歷史、合乎實踐,貼近民情、順乎民意,必將發(fā)揮出廣泛的感召力、強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導力。
????5、激發(fā)發(fā)展活力 要讓文化走出去
????記者: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對此,應如何理解?
????郭建寧:“增強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這個論斷,深刻把握了我國文化發(fā)展總的態(tài)勢。這既是既往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也是未來文化建設的方向指針。
????文化由人創(chuàng)造,人是文化發(fā)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不斷激發(fā)蘊含在人民大眾中的創(chuàng)新潛力和創(chuàng)造熱情,才能使文化始終保持活潑旺盛的生命力。總體上我國文化實力還不夠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不夠。
????增強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就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既要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構建覆蓋城鄉(xiāng)、面向大眾、實現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要以市場為導向構建現代文化產業(yè)體系,推動文化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yè)。就要發(fā)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chuàng)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chuàng)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持續(xù)迸發(fā)、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記者: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提出:“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是文化強國建設中一個明確的指向,怎樣認識?
????郭建寧:這是十八大對文化強國建設提出的一個新要求,也我們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具體體現?!帮@著增強”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yè),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提升文化軟實力,對內就是提高凝聚力,就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今天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對外,是一種影響力,中華文化要向外傳播,有影響力,有話語權。
????增強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需要讓文化走出去。走出去,不僅能夠拓展對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形式和層次,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而且有利于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fā)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走出去就是和西方文化正面地交流、對話、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這需要在兩方面創(chuàng)新,第一個是表現形式,要努力爭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表現方式,這樣他就能夠聽你講中國故事、中國奇跡、中國模式,感受到中國的自覺和自信。我們現在還需要培養(yǎng)一些既了解中國,也了解世界,既能用漢語,也能用英語或者其他的語言來比較流暢地表達的這樣一些尖端人才。第二個是表現內容,要實現三個轉換。一是從語言到文化的轉換。中國文化年、孔子學院,主要還是講漢語,我們要從語言到文化,要講中國文化。二是從傳統(tǒng)文化到現代文化的轉換。我們現在的孔子學院、中國文化走出去,主要講的還是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不能當文化的啃老族,還要講今天新的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既要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還要講我們的現代文化。三是從文化到思想的轉換。三個轉換就是打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這樣轉換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一定會有很大的加強,而且會在全世界有更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