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600年里續(xù)修兩次
據(jù)了解,國氏族譜第一次整修是在1924年,由十九世當中一位名叫國常政的老文化人負責續(xù)修。根據(jù)記載,當時的族譜已經十分破爛,資料也非常零散,國常政老人將這些資料收集在一起,重新進行了修訂。第二次整修是在2004年。如今收錄到族譜中的族人已達4000余人 。
“我們十多個人耗費了一年多時間,才將族譜修訂完畢?!弊鳛橹匦拮遄V編纂委員會成員之
失散族人通過族譜尋根
“俗話說‘有家就有族,有族就有譜’,在我們這些老一輩看來,族譜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應該每隔兩三代就增補修訂,繼續(xù)傳承下去?!眹⒄崭嬖V記者,族譜可以讓村里的每個國姓人找到自己的祖宗輩分。而族譜續(xù)修完畢之后,不少在外地的族人也通過查詢族譜找到了自己的“根”,有的干脆從外地回來定居,有的則逢年過節(jié)都要對老祖宗進行祭拜。
國立照說,去年他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是一位60歲的國姓老人 ,老人說,從爺爺輩開始他們家族便從山東背井離鄉(xiāng)到了吉林“闖關東”,之后便定居在了當?shù)?。父親和爺爺去世后,老人年事已高,想要找到故鄉(xiāng)以寄托哀思,但卻已經無法從親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祖輩信息了。經過多方打聽,老人聯(lián)系到了國立照,最終通過族譜找到了“根”。
講述 曾經家家都會做木器
記者在國家泊子村采訪時,不少老一輩的村民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國家泊子村的木器業(yè)十分興旺。當時村里有12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做家庭式手工作坊,做出來的家具因為精美細致,在當時的即墨市十分出名。
國立照告訴記者,村里紅紅火火的木器加工業(yè)與村里流傳的老祖宗的傳說密不可分。
他告訴記者,當時流傳說,老祖宗去世之后,族人在太祉莊搭起了宗廟 ,每逢春節(jié)祭祖時,族人們都要從各地趕來祭拜。如果來得太早,宗廟不開門,來得晚了又要罰跪。不少后人想要將老祖宗的塑像帶到自己村里祭拜,為此發(fā)生了爭執(zhí)。在爭搶過程中,國家泊子村的族人們拿到了塑像的身體,為了能有一個完整的老祖宗塑像,特意用木頭雕刻出了其他器官。而在雕刻過程中,后人們慢慢學會了制作木器,最終在村里形成了一條產業(yè)。
國立照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由于村里家家戶戶都會做木器,村里專門成立了一個木器廠。后來,隨著機械化工藝的引進,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木器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有的族人轉而經商,而村里一些有想法的族人們開始琢磨著,要繼續(xù)將木器加工做下去,因而開始投資引進設備和工人,開設加工廠進行集中化機械化的木器加工。如今村頭一排排整齊的小樓房,都是當年靠木器加工發(fā)家的族人們建起來的。
“像族里世字輩的國世帥,有自己的加工廠和銷售店,規(guī)模也越做越大,現(xiàn)在不僅僅做木器,還做沙發(fā)、席夢思床?!眹⒄崭嬖V記者,除了這種規(guī)?;庸し绞?,村里還保留著傳統(tǒng)手工式的木器加工,今年75歲的族人國常軍,帶著兒子、女兒、女婿一起做手工加工,為一些企業(yè)和個體商戶們做辦公桌椅等,現(xiàn)在也在即墨市家具商場里有專賣店,生意也不錯。(記者 陳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