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氣 | 百寶箱
新聞網(wǎng)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nèi)國際 > 正文

國民床單引連鎖追憶 老手表搪瓷盆受捧(組圖)

來源:城市晚報-- 2012-09-19 08:09:03 字號:TT

國民床單引連鎖追憶 老手表搪瓷盆受捧

老式手表

    /消失的手藝/ 那時人人都有手工棉襖

    長春一位老人告訴記者,棉襖、棉褲才是70年代家家必做的“國民物件”,每家人手兩套,一薄一厚。每年翻拆一次,添一些新棉花?!澳菚r候那棉襖暖和,但不靈便?!币呀?jīng)年邁的老人,記憶也有些模糊,耳朵也有些背,他始終不告訴記者自己姓什么,自顧自地念叨當年的棉襖。

    老人說,當時他家庭條件并不好,隨著越長越大,棉襖變小了。

那一年是母親偷偷把自己棉襖上的棉花,添在了他的棉襖里。

    老人很懷念有母親的那些“暖冬”,“那些棉襖,現(xiàn)在一個都沒了,可惜了?!爆F(xiàn)在老人穿羽絨服,兒女給買現(xiàn)成的棉褲,用棉花做的棉襖,再也找不見了。

    /撞衫的時代/ 衣服料子不是藍就是黃

    吉林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王慶祥告訴記者,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所有的絲制品和菜都是憑票供應(yīng)的。生產(chǎn)布料的就幾家廠子,所以幾乎所有人家里的床單、被面、手帕,甚至是衣服,都是一樣的花色,“撞衫”是一種極普遍的現(xiàn)象。

    王慶祥的老伴是土生土長的長春人,她告訴記者,那時候誰家要是有一個在供銷社上班的,可牛氣了,因為能挑點好菜買?!懊刻煸绯坎诉\來,最多只能買一兩斤,買多了人家就不賣了?!?/p>

    那時候穿的衣服,基本都是手工做的,衣服料子不是藍的就是黃的,全是織出來的橫豎紋布。王慶祥的老伴總能想辦法把每家領(lǐng)的二人布料,再給小孩子擠出一條褲子。

    “那時候家家都會做點針線活。”王阿姨回憶,一條床單鋪了很多年,中間的地方磨出洞了,很多人家便從中間剪開,然后把床單的兩頭拼接在一起繼續(xù)鋪,這么一鋪可能就是五六年。

    /歷史學家/ 時代刻下的特殊記憶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曲曉范說,在1956至1980年,物質(zhì)生活相對貧瘠,10年甚至20年還是那個花色的物件,一種固定的生活模式,給那個時代人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曲教授說,那時幾年都不會更換一個床單,擁有一條新床單、新衣服、新褲子就像現(xiàn)在擁有一個蘋果電子產(chǎn)品一般驕傲和興奮,誰家若是結(jié)婚,要家家去湊布票給新人做被、做衣服。

    “如果像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這么快,今年流行一個樣式,明年流行另外一個樣式,人們的印象就不會那么深刻了?!鼻淌谡f。

分享到:
-

-

相關(guān)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