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半島網聞 > 正文

青島遺體捐獻總共274例 標準僅夠20名學生使用1具

來源:大眾網-- 2012-07-29 14:49:03 字號:TT

????記者7月28日獲悉,小劉聰是青島市今年第35例遺體捐獻者,總第274例,她的遺體將按照家人的意愿繼續(xù)在世上奉獻。近日,記者來到青島市市民遺體捐獻后最主要的接收方——位于登州路上的青島大學醫(yī)學院人體形態(tài)學實驗室探訪獲悉,今年該實驗室已接收的愛心市民捐獻遺體的數量雖已超過去年全年,但仍遠遠達不到5名醫(yī)學院學生一學期利用一具遺體學習的理想狀態(tài),目前僅夠20名學生使用一具的標準。

????274名市民“獻身”醫(yī)學

????從1982年起,青島共有274名愛心市民捐獻遺體,這一數字,在青島大學醫(yī)學院人體形態(tài)學實驗室的墻上被醒目地張貼出來。在高級實驗師劉志才的帶領下,記者首先穿過實驗室長長的走廊來到遺體告別廳,遺體捐獻被接收后首先會被送到這里,如有需要,家屬可以在這里舉行一個小型告別儀式。告別廳的一側,有一個長長的類似折頁書的記錄冊,上面記載了從1982年至今所有的遺體捐獻者的信息,這個名錄還在不斷地更新當中。

????劉志才6月底剛辦理完退休手續(xù),在這個實驗室工作36年的他說對這里充滿敬意,“我能堅持這么多年,就是覺得要對兩部分人負責:一是學生學習用到這些捐獻的遺體,我必須處理好;再就是對捐獻者及其家屬負責,對他們的愛心負責。”

????隨后 ,劉志才帶著記者來到學生們經常上課的教室。在這里,展示著人體骨架模型及人體器官標本。劉志才說,一具遺體能讓學生學習到人體骨骼的構造、神經的分布、肌肉的功能機理等,能培養(yǎng)學生過硬的實踐能力。他告訴記者,今年青島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生考研率達到了76%,其中考上北京大學和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研究生的學生就超過了20位,“這一點,是這些愛心捐獻者的貢獻,我們要謝謝他們,他們是無言的老師”。

????捐獻來源少社會不理解

????“不過,現在還是捐獻來源少了?!眲⒅静耪f,以前醫(yī)學院的學生能達到每5個人有一具遺體解剖,能學習3個月時間,也就是一個學期的解剖課程,但現在由于擴招等原因,只能滿足20個學生共用一具遺體的標準,缺口還是很大。

????困難還來自社會的不理解。在劉志才的辦公室有一臺洗衣機,“因為我們實驗室的工作服連外面的洗衣店都嫌棄,不給洗,我們只能自己洗。”劉志才無奈地說。

????現在的情況已經好多了。據了解,今年本市已經捐獻了35具遺體,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6例,“說明市民越來越重視了”。劉志才說,但目前年輕人還是很少愿意接手這份工作,“雖然我辦理了退休手續(xù),學校還想繼續(xù)返聘我,到時候我就來這里給幫幫忙,割舍不下”。

????李政道的恩師是第三例

????在實驗室有一幅題詞,是來自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奉獻后人,千年仰慕。李政道。〇九年四月七日?!边@是因為李政道的恩師、著名物理學家束星北于1983年就是在這里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束星北也是自1982年以后青島的第3位遺體捐獻者。他曾經說他的大腦十分好用,70多歲腦袋卻和二三十歲一樣清晰、有活力,希望通過解剖他的大腦找出其中的原因。

????早于束星北捐獻遺體的是他的江蘇老鄉(xiāng)沈福彭,他也是青島1982年后首位捐獻遺體者,至今實驗室還陳列有他的雕塑。沈福彭生前是青島大學醫(yī)學院教授、顧問,除了把遺體捐獻給自己親手創(chuàng)建起來的教研室外,他還根據自己一生病史寫下一本《 病解重點》,供醫(yī)學院師生們進行解剖教學使用。

????在實驗室的光榮榜上,還有嶗山區(qū)王哥莊街道農民王奎海,他也是光榮榜上目前唯一健在的捐獻者。他們家一直被“遺傳性共濟失調”這種罕見性疾病所籠罩,這種具有強遺傳性卻無法治療的疾病讓其母親、兒子、二女兒相繼去世,他毅然捐獻出親人的遺體,并與大女兒、女婿一道,也捐獻出了自己的遺體,他說他有兩個愿望:“一是希望大女兒能夠健康地活下去;二是等我百年之后,去奉獻林中和妻兒團圓 ?!保ㄓ浾?李曉哲)

更多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