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手機客戶端下載 | 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 疾病查詢 新聞中心> 國內國際 > 正文

全國42地現(xiàn)極端低溫 冷空氣預計8日結束(圖)

來源:京華時報 2012-02-07 15:20:35

昨日,北京大風中行人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本報記者 王貴彬攝)

    全國42地現(xiàn)極端低溫

    據(jù)中國氣象局統(tǒng)計,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31日,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常年偏低,但平均下來,還是比去年同期高一點。

    北京和全國范圍內,在1月下旬出現(xiàn)了最低溫。北京有6天日最低氣溫低于零下10℃,其中1月23日出現(xiàn)了入冬以來最低氣溫,零下13.3℃。

    受影響最大的東北和西北部中,內蒙古部分地區(qū)有5到8天最低氣溫跌至零下46.9℃,滿洲里1月29日最低氣溫為零下44.9℃,跌破歷史極值,新疆輪臺也突破歷史極值。

  入冬以來,全國共有42個地方出現(xiàn)極端低溫天氣。

  1月下旬以來我國典型低溫

  1月27日 內蒙古圖里河,最低氣溫 -46.9℃

  1月29日 內蒙古滿洲里,最低氣溫 -44.9℃(歷史極值)

  1月30日 內蒙古陳巴爾虎旗,最低氣溫 -45.5℃

  1月30日 內蒙古海拉爾,最低氣溫 -42.9℃

  1月30日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 -45.1℃(接近常年最低值)

  1月23日 北京,最低氣溫 -13.3℃(今年入冬來最低氣溫)

  1月25日 廣州,最低氣溫 3.5℃(入冬來最低氣溫)

  2月2日 上海,最高氣溫 1.9℃(入冬以來最高氣溫最低值)

  ■ 對話

  極寒天氣影響中國大部地區(qū)

  內蒙古新疆等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冷空氣預計8日結束

  昨日,中國氣象局、北京氣象局等權威專家針對這次全球性的極寒天氣接受本報采訪。他們認為,這次極寒天氣影響中國大部地區(qū)。

  記者:我國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

  答:入冬以來,全國中東部地區(qū)氣溫比過去的30年偏低,但平均溫度比去年同期高。受大氣環(huán)流影響,今年冬天前期冷空氣活動少,僅在西伯利亞和極地地區(qū)活動,到后期才變得頻繁,因此,今年冬天最冷的時節(jié)往后拖延了。

  記者:為什么今年元宵節(jié)會這么冷?

  答:立春前后還是出現(xiàn)了增溫情況,昨天冷空氣降溫幅度較大,因此人們感覺會更冷。

  記者:這次北京受到歐亞寒流影響,但并不感覺像英、法、日那么冷?

  答:雖然今年1月下旬以來氣溫偏低,但立春前后,還是出現(xiàn)了增溫情況。昨天冷空氣降溫幅度也變大了。如果前天溫度在0℃左右,也不會感覺這么強烈了。

  記者:這次全球極寒天氣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答:我國受影響最大的是東北和西北部,內蒙古、新疆有些地方突破歷史極值,達到零下四五十攝氏度。

  記者:北京受此北半球極寒天氣影響有多大?

  答:北京和全國范圍內,在1月下旬都出現(xiàn)了最低溫。北京1月23日出現(xiàn)入冬以來最低氣溫,零下13.3℃。北京情況與全國大部分地方一致,都在1月下旬以來受到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的影響。

  這股冷空氣不僅影響我國大部低溫,也導致了韓國日本的暴雪和歐洲地區(qū)的極寒天氣。昨日的強冷空氣,也是這次極寒天氣的表現(xiàn)。

  記者:這種影響還會持續(xù)多久?

  答:預計明天之后冷空氣會退出北京,氣溫開始緩慢回升。這股冷空氣預計在8日左右結束。北京氣象部門預計到8號以后氣溫會逐步回升,此后還沒有看到新一股強冷空氣的跡象。

  ■ 成因分析

  對于此次極寒天氣,多國的科學家爭論不一。有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小冰川”時期到來,還有專家認為這與太陽活動有關。包括我國氣象部門在內的機構和組織普遍認為,這次極寒天氣與北極地區(qū)的氣壓變化有關,這屬于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是去年夏季太平洋吸熱過多,影響今冬北極圈海冰變化,繼而產生強烈寒潮。

  焦點 1

  北半球寒流分兵三路

  中國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孫軍表示,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天受到的影響,都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

  世界氣象組織發(fā)言人納利斯4日在日內瓦向媒體表示,當前席卷歐洲的嚴寒天氣是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造成的。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日前公布成果說,氣候變暖使北極圈內巴倫支海的海冰減少,造成低氣壓北移,西伯利亞高壓范圍擴大,形成強冷空氣襲擊日本,使日本進入嚴冬。

  對于這次北半球寒流,國家氣候中心氣象高級工程師王啟祎解釋,這是相同大氣環(huán)流異常引發(fā)的極端氣候鏈。

  國家海洋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主任陳立奇解釋,北極地區(qū)的氣壓產生的冷空氣會從三條路線南下,北美、歐洲和東北亞,也就是這三個區(qū)域往年冬天常見的寒潮,而今年,兩股路線,歐洲和東北亞的寒潮則特別強烈。

  焦點 2

  極寒與全球變暖有關

  多數(shù)科學家與官方看法一致,他們認為今年北半球的低溫,還是與全球變暖有著聯(lián)系。

  陳立奇解釋,從趨勢看,受全球變暖影響,海洋吸收更多的熱,有些年份太平洋吸收的熱特別多,比如去年。

  去年夏天,太平洋海水吸收的熱量達到一個歷史高值,這就對今年冬天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為海水更熱了,北冰洋融解更快,更不容易結冰,往年北冰洋融解面積僅30%,今年卻達到了40%-60%。

  也就是說,今年北冰洋更多的是海水,而不是冰層,海水環(huán)流發(fā)生變化,并會和大氣發(fā)生海氣交換,北冰洋上空的氣壓相繼變化,形成了高氣壓,也就是氣象部門說的“北極濤動”。

  但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紹武認為,極寒、極冷、臺風等氣象屬于“極端事件”,與氣候變暖是不同的概念。

  “氣候變暖是約100-150年整個氣候變化的總趨勢,不決定于某一年。”王紹武表示,極寒等極端事件是因為自然的變化,時間尺度比較短。

  王紹武教授認為,歐洲各國出現(xiàn)的極寒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受大氣環(huán)流影響,此外,不排除與太陽活動的減弱有一定關系。

  “太陽活動減弱,導致宇宙線進入地球增加,形成凝結核,凝結核多則形成降水多,熱帶地區(qū)降水多以后,影響了大氣環(huán)流?!彼f,還有一種觀點是太陽活動減弱,紫外線減弱很多,影響平流層的臭氧層,最終影響大氣環(huán)流。

  焦點 3

  小冰川期到來?

  在科學界,就此次北半球的極端低溫事件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系,還存在不同的說法。

  一些國外科學家指出,北半球的寒冬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還會持續(xù)20到30年。

  也有科學家提出,根據(jù)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與全球變暖趨勢相反,今年的寒冬意味著“小冰川期”到來。

  對此,陳立奇表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只有在全球平均氣溫多年普遍下降才能對其進行判斷,而今年,雖然歐洲大陸、東北亞地區(qū)較冷,但全球很多地方如北美氣溫依然偏高?!?/p>

  其表示,過去10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從0.74℃上升到了0.76℃,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是公認的。

  焦點 4

  專家曾預測極寒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學界對北極圈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認識正在逐步加深,普遍認為,北極是地球上氣候最敏感的地方。

  “北極會早于其他地方提前對全球變暖發(fā)生反應,因此是指示器、預警器。這個地方小氣候的小變化,會對全球大氣候產生影響,因此也是放大器?!标惲⑵嬲f。

  根據(jù)最新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全球變暖可以解釋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

  陳立奇表示,因為我國冬季受到北極來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因此北極的變化對我國尤為重要。而在赤道和南半球,當厄爾尼諾、拉尼娜現(xiàn)象更為頻繁時,則會多發(fā)生干旱和洪災。

  其表示,同樣的情況曾經發(fā)生過,2007年夏季,太平洋吸熱達到歷史高值,2008年,北半球多出現(xiàn)低溫,中國南方出現(xiàn)低溫雨雪天氣,而去年夏季太平洋吸熱增加時,就有科學家預測,今年會出現(xiàn)極寒冬天。

-

相關鏈接

上一篇:甘肅規(guī)定發(fā)生車禍肇事方需交保證金  最高8萬
下一篇:最大規(guī)模軍演將舉行 美泰主導中俄成觀察國(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