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誰讓你發(fā)出第一個詞?是誰教會你唱第一首歌?在青島中心聾校,孩子們的答案一定不是爸爸、媽媽,而是老師。 ????醫(yī)學界已有定論,對于聽力殘疾的孩子來說,越早干預康復效果越好。因此,聽力障礙孩子的學前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青島中心聾校學前班有13個孩子,這里的5位老師,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將那些失聰的孩子從無聲世界引入到多彩的世界中。 ????“優(yōu)生”源源學會了唱歌 ??? 源源今 ????想來也是,源源父母都是聾啞人,家中的常態(tài)就是無聲世界。如果沒有老師的相助,他的聲帶或許永遠無緣振動,更不要說歌唱了。源源現在住校,學習、三餐、住宿費用全免。這個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眉宇間流露出的氣質顯然是與老師朝夕相處得來的。 ????半小時的戶外運動課很放松:小兔子跳、丟手絹、跳羊角球。真替這些孩子著急,小兔子跳不就是雙腳跳么?丟手絹不就是將手絹放在小伙伴的身后么?羊角球不就是坐在球上跳么?可是在這支13名四五歲的聾孩子隊伍里,整齊是不敢奢望的,單是每人能按照既定動作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孩子們的“犯規(guī)”五花八門,有的甚至不會跳,有的壓根不明白丟手絹要跑到追自己的小伙伴原來的位置,有的基本是拖著羊角球走而不是跳。由于聽力的缺失,很多孩子都出現智力、體能發(fā)展遲緩。張倩老師看到一名拖著羊角球走的孩子,很自然地沖過去,抱著孩子帶著羊角球跳,另一位在終點的老師則在一旁不停地大喊,“加油——”相比之下,源源則要從容許多,每個動作都做得相對到位。提及這些,張老師說,源源當年手腳也不協調,幾年來,老師連拉帶拽地幫他一步步成長。這些孩子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讓老師們歡呼雀躍。 ????觸摸老師的聲帶學會發(fā)聲 ????記者跟著孩子們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個特殊的課堂上,老師更像在給一個小組上課,五六個孩子圍在一起,老師坐在中間。雖然只是簡單的拼音“b”,但對于沒有聽力的孩子要學會發(fā)音,只能靠模仿老師的口型,甚至觸摸老師的聲帶顫動來發(fā)聲。反復努力后,源源可以拿著小教鞭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發(fā)音。對于更多的孩子來說卻仍有困難。 ????老師張倩沒有放棄其他學生。看到一個男孩很害羞,張老師放下教鞭,走到他跟前,把他攬在懷里,她讓孩子的小手握住教鞭,和孩子一起指向小黑板,同時讓孩子盯住自己的口型——“b”。為了一個發(fā)音,師生甚至要反復十幾遍。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能學會發(fā)幾個音,老師們就很有成就感了。 ????辛勤的勞動讓這個學前班聲名遠播,很多周邊區(qū)市的聾孩子慕名而來。5歲半的小爭與上小學四年級的姐姐都是聾孩子,這讓都是健全人的爸媽很苦惱,但他們沒有放棄。一家人在中韓街道租了兩間平房,爸爸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姐姐和他在青島中心聾校住校,媽媽負責接送。為了保證姐弟倆的助聽器及教育的費用,小爭爸媽除了平度老家的8畝責任田外,又額外承包了兩畝地,平日老人在家里照顧,農忙季節(jié)再趕回家中收獲貼補家用。與小爭道別時,他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小書包,不肯給記者看,在老師和媽媽的再三勸說下,原來書包里只有一本薄薄的書——《幼兒繪畫啟蒙》,這是媽媽兩天前剛剛給他買的,是他最大的“寶貝”。 ????“在這里能體會到學生多么需要老師,我們的不少學生都能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了。”老師們難掩心中的自豪感。這里,頻頻上演師愛無聲的動人場景。 |
上一篇:“葉家窯”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