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wǎng)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立刻石誦秦德明德意 尋訪膠南瑯琊鎮(zhèn)古代城墻

來源:文娛-- 2011-06-14 10:51:12 字號:TT

????尋訪地:膠南瑯琊鎮(zhèn)古城墻遺跡

????精彩點評——

????青島歷史學者鞏升起

????瑯琊刻石上的“立刻石,誦秦德,明德意”清楚地表明,秦始皇對于當時位處國家東大門的瑯琊古港的看重。否則就不必在此筑高臺,誦秦德,外加在交通不便的條件下三次東巡登臺,并送“親信”出海求神助了。而在平度市博物館里,出自六曲山的國寶級文物——銅鎏金鳳鳥,古樸大氣的造型彰顯出大漢年間這里曾經(jīng)擁有的繁榮與鼎盛。

????對于絕大多數(shù)青島人而言,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紀年始于120年前,它遺存至今的鮮明的近代史烙印似乎遮蔽了人們向更遠的歷史縱深探求的好奇心。而在青島大學歷史學教授郭泮溪態(tài)度謹慎的言辭間,即便秦始皇這位君王霸主,也曾將此地視作其彰顯威名、展示國力的重鎮(zhèn),并且“三番”駕臨。秦朝時期的青島已擁有了燦爛的文化和耀目的歷史瞬間。

????如今要找到秦始皇在青島留下的蛛絲馬跡,恐怕也只有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的瑯琊刻石和據(jù)說尚存的膠南瑯琊鎮(zhèn)古城墻遺跡了。至于秦始皇送徐福東渡的故事,有學者認為,與其說它是歷史的真實,毋寧說它更傾向?qū)儆诨谥饔^思想認識的文化史范疇。但在郭泮溪看來,徐福東渡的地點就應該是青島膠南的瑯琊臺。這緣于歷史上青島瑯琊地區(qū)在這位開天辟地的始皇帝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瑯琊刻石上的“立刻石,誦秦德,明德意”清楚地表明,秦始皇對于當時位處國家東大門的瑯琊古港的看重。否則就不必在此筑高臺,誦秦德,外加在交通不便的條件下三次東巡登臺,并送“親信”出海求神助了。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秦始皇專門向瑯琊郡遷徙民眾的記載:“徙黔首三萬戶于臺下,復十二年。”郭教授告訴記者,按一戶四口人計算,當初遷居這里的總人數(shù)也有十幾萬人,這在當時已算是很大的規(guī)模了。

????喜歡筑高臺、明德意的不僅僅是秦始皇,到了漢武帝時代,長生之思和海外之想同樣令這位與秦皇齊名的赫赫明君對一千多年前的青島地域念念不忘,漢武帝為高臺選址比瑯琊臺更居東的海邊——女姑山頂,地處當時瑯琊郡的不其縣,而不其的中心位置則在今天的城陽一帶。不過漢武帝建的不只是高臺,而是一座頗具政治和歷史文化象征意味的建筑——明堂。

????青島的另一位歷史學者鞏升起曾經(jīng)專門就明堂立說,提及近代歷史地理學權威譚其驤編著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西漢歷史地圖部分,就在女姑山所在位置十分明顯地標注了“明堂”二字,他稱不其為漢武帝的“秘境”。這一中國古代最神秘、最神圣、最具代表性的皇家禮制建筑,今日雖已蕩然無存,卻是史有記載的漢武時期所建的三處明堂之一,另兩處則在長安和泰山。武帝本人則五次登臨此處,足見彼時青島作為一處精神地標的重要地位。

????墓葬或許是尋找漢代留存于青島的歷史遺跡的最佳指南。郭泮溪提及《漢書》及《后漢書》中所載的膠州灣畔的四大儒家,其中不其望族伏氏伏湛以及今即墨皋虞王吉祖孫三代的墓,據(jù)說至今尚存,而漢時也隸屬于瑯琊郡的即墨古城,今天平度的六曲山,至今仍存留著綿延15公里的龐大的大漢皇族墓葬群,據(jù)青島考古研究所的初步考證,這一山東省內(nèi)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古墓群,墓葬數(shù)目應在千座以上,且彼此相連相通,至今未作挖掘。

????而在平度市博物館里,卻能見到之前從盜墓者手中奪回的出自六曲山的國寶級文物——一只銅鎏金鳳鳥,伸展雙翅,作飛翔狀,古樸大氣的造型彰顯出大漢年間這里曾經(jīng)擁有的繁榮與鼎盛。在郭教授看來,沒去過六曲山的青島人會和沒去過長城的人一樣留有遺憾。(李魏 孫為武)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