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 正文

青島“革命火種”在這兒萌芽 ——探訪海岸路18號

來源:青島日報 2011-05-16 10:58:38

開欄的話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90年前,正值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彼時,一批胸懷遠大志向和堅定信仰的共產黨人來到青島,建立了早期的黨組織,正是他們,播撒了革命的火種,在沉沉黑夜中為廣大勞苦大眾點亮了前進的航標燈。從此,青島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青島黨組織從1923年建立到1949年青島解放的26年中,雖然屢遭敵人破壞,但一批又一批的共產黨人堅持不懈,以鮮血和生命實現(xiàn)著他們的誓詞,踐行著他們的信仰,最后終于迎來了光明。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本報派出一批青年黨員記者,與讀者一起回顧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與讀者一道尋訪黨在青島的光輝足跡,并于今日起推出“旗幟”專欄。

5月11日,午后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斑駁地落在海岸路18號——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門外相隔數(shù)十米的軌道上,火車轟鳴而過,使這里愈發(fā)顯得靜謐。幾位前來探訪的參觀者一路靜靜走來,重溫80多年前那段激情歲月:躊躇滿志的鄧恩銘、王象午、王盡美、李慰農等共產黨人來往于此,撒播下燎原的 “革命火種”,為青島掀開了新的篇章。

這是一處由四排平房呈方形圍合而成的德式大院,原為四方機廠西公司職員宿舍,推開靠西一排房屋的狹長門窗,墻外即是內外棉紗廠 (解放后的國棉二廠)。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助理館員譚玉玲帶著我們探察周邊的地形:“院子南邊就是大康紗廠 (解放后的國棉一廠),北邊則是隆興紗廠(解放后的國棉三廠),東邊門前當時是一條羊腸小道,再隔一條鐵路就是四方機廠。這處大院位居多家工廠中間,位置易于聯(lián)合工人力量又相對僻靜,將其開辟為開展革命工作的根據(jù)地,充分證明了共產黨人的遠見卓識。”

而放眼全國,青島上顧京津、下趨淞滬,共產黨人敏銳觀察到在青開展革命工作的有利因素。那時,近代工商業(yè)在青島崛起, 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至1922年,青島工人總數(shù)已超過4萬人,其中產業(yè)工人約2萬人。而他們大部分聚集在紗廠、碼頭以及四方機廠等鐵路行業(yè),又多居住在四方、滄口、東鎮(zhèn)和碼頭附近。

“1924年3月28日,王象午從膠澳督辦公署工程課調到四方機廠擔任繪圖員,并住進了這處院子。自此,這里成為青島黨組織活動的主要據(jù)點,鄧恩銘、王盡美、李慰農等都曾住在這里,前來指導工人運動的劉少奇也住在這里與革命同志秉燭夜談。”譚玉玲指的那處房子就是王象午當時的住處——9號。

遺憾的是,由于當時在青共產黨人或犧牲或病逝,其后人或相關人也寥寥無幾,我們難以從紀念館提供的聯(lián)系人資料中獲得直接線索,亦因此,我們無法聆聽到親歷者重述那段崢嶸歲月的生動話語,只能從黨史研究者筆耕不輟的墨跡中,從朱林、朱楓等海岸路18號老居民的回憶與留存物件里,隔著光陰的門檻,瞻望那些早期共產黨人揮斥方遒的革命豪情。

于是,在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的資料中,我們可以重現(xiàn)這樣一組歷史影像:1923年1月前后,王象午、王復元因職業(yè)關系相繼到青島,4月,鄧恩銘受濟南黨組織派遣來到青島,謀到《膠澳日報》副刊編輯的職務,開始有計劃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同年8月,鄧恩銘、王象午建立青島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青島組(一說1924年5月下旬建立),黨的通訊聯(lián)絡點設在膠澳商埠工程課,9月,又在進步青年丁祝華任教的中國青年會附設模范小學 (今湖南路51號)設立通訊聯(lián)絡點。11月,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成立。之后,青島黨組織的力量不斷壯大,至1925年3月,先后有延伯真、郭恒祥、孫秀峰等加入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達13人,候補黨員11人……黨組織的建立,給黑暗中的青島送來曙光。

在鄧恩銘遺留的工作信函中,我們又可以洞察一位黨的事業(yè)開拓者的革命情懷:1924年3月,他給劉仁靜寫信:“青島好像一片干凈的腴土,隨地可以種植,故我到此后即作種(植)計劃?!?923年10月,他考察完四方一帶的工廠,給中央某領導人寫信:“四方極有希望。”

曾任職四方機廠史志編輯的陳光榮今年65歲,一直致力于黨史研究。他認為,在青島黨組織萌芽和建立的過程中,不能不提及四方機廠工人以“崇敬祖師,互敬互助”、“提高工人人格,輔助路務進行”為名成立的自發(fā)組織——圣誕會。

陳光榮按圖索驥整理出一些資料:1923年春,中共北方區(qū)委派王荷波(化名滿玉鋼)來到青島,以全國鐵路總工會“五路聯(lián)合會”(京漢、粵漢、津浦、正太、道清五路)的名義,與圣誕會領導人郭恒祥取得聯(lián)系。在交流中,王荷波的話句句說在郭恒祥等人的心坎上,他們同意加入“五路聯(lián)合會”。王荷波走后,鄧恩銘以記者身份深入到四方機廠工人中間,并與郭恒祥建立聯(lián)系,被聘為圣誕會秘書,不斷開展革命啟蒙教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荷波、鄧恩銘、王盡美等人的幫助下,郭恒祥等圣誕會組織者的覺悟不斷提高,圣誕會成為中共在青島改造的第一個工會組織。而在青島這片“腴土”上也迅速結出累累碩果:青島工人運動在這里春潮涌動,波及全市甚至全國……

歲月荏苒80余載,歷史的豐碑永遠鐫刻在后人心中。1982年12月31日,青島市委市政府修復海岸路18號,以此為基地紀念那些為黨的事業(yè)辛勤開拓的共產黨人。2001年6月29日,這里修葺一新作為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每年接待參觀者5萬人。

(注:文中部分資料由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提供)

 

-
相關鏈接

上一篇:王文華率隊走訪慰問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