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專題> 綜合類 > 正文

特高壓:開拓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1
青島新聞網 2011-02-09 17:59:14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2009年冬天,罕見的大雪和低溫天氣,使華中、華東地區(qū)負荷屢創(chuàng)新高。湖北、山東等地電煤庫存持續(xù)下滑,出現缺煤停機現象。2010年1月5日,全國直供電網煤炭庫存2400萬噸,按當時電煤耗用水平僅夠8天用量,存煤低于3天耗用的電廠有 63座,湖北、江西、湖南、重慶等地出現缺煤停機,其中湖北缺口已經達到供電需求的20%。

    這種情況并不僅僅發(fā)生在2010年。近年來,幾乎每到嚴冬,華中、華東地區(qū)都會受到缺電困擾。自 2005年開始,華中電網冬季頻頻出現電力告急。比如2005年1月份,華中地區(qū)最高限電負荷為608萬千瓦;2006年1月份,華中地區(qū)最高限電負荷為240萬千瓦;2007年1月份,華中地區(qū)最高限電負荷超過300萬千瓦;2008年1月,華中地區(qū)最高拉限電負荷更是達到 1500萬千瓦。造成缺電困擾的,并不是受電力裝機不足的影響。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到去年底累計達8.6億千瓦,電力供需指數超過平衡值1,達到1.05,供需略有富余。

    在這場波及多個省份的“電荒”中,華北、西北電網每天向華中電網輸電近1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天向華中地區(qū)輸送標準煤 5萬噸。而僅長治至荊門一條特高壓線路,每天向湖北輸送電量5000萬千瓦時,對緩解湖北用電緊張狀況發(fā)揮了雪中送炭作用。國家電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余衛(wèi)國對記者說,如果沒有特高壓向湖北遠距離、大規(guī)模輸送電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居民生活用電,湖北省春節(jié)期間的發(fā)電用煤將難以保證。

    特高壓電網破解煤電之爭

    在我國裝機規(guī)模中,火電占到70%以上。我國的資源分布和生產力發(fā)展呈逆向分布。煤炭資源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北方,水電資源的80%在西部,而三分之二的能源需求集中在東部沿海。比如缺電的華東和華中地區(qū),就均屬于能源資源匱乏而能源需求較大,需要從區(qū)外調入大量煤炭的地區(qū)。其中,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電煤更是85%依靠區(qū)外調入,而湖北省的電煤自給率僅3%,因此當電煤緊張時,這些地方就會首當其沖。

    一直以來,在能源需求集中地帶建設發(fā)電廠,再把西部的煤炭遠距離運輸到東部去發(fā)電,成為我國能源供應的基本模式。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用電需求不斷增加,煤電矛盾愈加突出。煤炭的大規(guī)模、遠距離運輸嚴重加重了運輸壓力。比如,煤炭主產區(qū)的晉陜蒙寧新地區(qū),2008年煤炭產量13.8億噸,而調出的煤炭達到7.5億—8億噸。因此,大秦、朔黃、石太、邯濟、太焦、隴海、黔桂等主要煤炭運輸線路的運力高度飽和,利用率連年達到或接近100%。

    而長距離煤炭運輸還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2009年冬天到2010年春天的天氣變化,嚴重影響了煤炭運輸。從2010年10月下旬到11月,北方大雪造成河北、山西等煤炭產地交通不暢。進入 12月份,秦皇島港口煤炭“入少出多”,存煤快速下降。12月25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下降到510萬噸,煤炭供應更趨緊張。

    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曾在 2004年到新疆調研煤炭利用,發(fā)現娃哈哈集團在當地生產的礦泉水無法運出,原因竟是搞不到車皮。“火車都去運煤了,運力緊張。”他焦急地呼吁,“必須大力發(fā)展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緩解運輸壓力。”

    2009年初,聽說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運的消息,陳耀欣喜地表示,特高壓將牽動國家經濟的宏觀布局調整。他分析,長期以來,我國西部和東部分別作為資源產地和加工基地,垂直分工格局明顯。西部把能源平價調到東部,再通過市場價買回工業(yè)成品——西部經濟長期承受利益雙重流失。他強調:“原材料加工是重大的產業(yè),一定要布局在原料產地,而不是在市場中心。發(fā)電廠這個不合理布局的問題長久以來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特高壓投運之際,湖北省副省長段輪一講到,湖北省水電資源豐富,但煤炭資源貧乏,煤電油運矛盾較為突出。依托特高壓電網,架起一條連接水電基地和煤炭基地、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的電力高速公路,可以為湖北爭取更多的外部電力資源,將購電市場延伸到山西甚至更遠的地方,為湖北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證。這對緩解湖北的電煤運輸壓力,優(yōu)化能源結構,推進節(jié)能減排必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fā)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