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 線索一:一張老照片 “聽說你戀愛了,他是怎樣一個青年?因為你沒有告訴我,曉光也只是隨便提了一句,相戀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對方是志同道合而個性適合的人,我是很高興聽到的?!?/p> 這是朱諶之寫給女兒朱曉楓的家書中的一封,盡管已是60年前的回憶,朱曉楓掏出母親遺留的信件的時候,臉上仍然涌起了溫情。 朱諶之被殺害后,她的遺骸去向成了謎團,由于當時情勢敏感,家人一直未去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一組老照片里,2000年12月,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刊出由臺灣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搜集到的一組老照片,其中有一張是朱諶之臨刑前的情景。 經(jīng)過多方打聽,朱家和徐宗懋終于取得了聯(lián)系,委托徐尋找母親的遺骨?!翱墒?,盡管徐宗懋在臺灣多方打聽,還是找不到母親當年的遺骨蹤影?!敝鞎詶髡f。 線索二:一份老名冊 2009年,為了尋找自己在戒嚴時期失蹤的父親,上海的潘蓁在臺灣辛亥革命第二殯儀館提供的一份名冊中,看到了“朱諶文”這個名字,由于字形相似,曾經(jīng)看過朱諶之傳記的潘蓁通過朋友聯(lián)系上了朱家人。 因為不敢確認死者是否就是朱諶之,朱家輾轉(zhuǎn)委托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的教授朱浤源尋訪遺骨下落。 熱心的朱教授三次冒雨前往幾個有可能的公墓,根據(jù)編號,最終在11號墓區(qū)找到了“朱諶之”的骨灰壇子。證實名冊上的登記是連筆錯誤。 怎么把骨灰運回來,卻成了擺在親屬們面前的難題。由于朱曉楓年事已高,無力奔走,便委托女婿李揚全權辦理。 “如果通過?;鶗秃f(xié)會的程序,估計兩年都辦不下來?!崩顡P在稅務總局工作,通過朋友的關系,他采用了民間移靈的做法:大陸人在臺灣去世,可以通過兩岸的殯葬協(xié)會來辦理遺骨的送回。 “而讓我們感動的是,臺灣中國生命公司的劉添財自告奮勇要送朱諶之回家?!保ㄒ娏曈浾?陸嘉寧 文 記者 駱曉磊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