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孫金龍透露,廣州每年被打的城管達200人,是每年被打商販的100倍,在城管生命受到威脅時,也要進行有理有節(jié)的斗爭,“把暴力抗法制止在萌芽狀態(tài)”。(《南方日報》12月1日) ????“廣州每年有200余城管被打傷,但在暴力抗法中受傷的商販只有兩三人”,這透露了一個什么樣的信息?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對城管隊員的一種無聲辯護,不如說當下的城管執(zhí)法不但不是雙贏而且 ????作為城管,當然可以抱怨公眾的不理解,抨擊輿論的“一面倒”,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探究問題癥結所在的理由?!懊磕瓯淮騻枪苁巧特湹?00倍”的數(shù)字對比,也許是城管怨氣的反映,但是公眾的憤懣和詬病更需要制度性的渠道來消解。 ????事實上,“每年被打傷城管是商販的100倍”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表明城管正在為一個扭曲和異化的制度“背黑鍋”。正是在這點上,筆者以為,城管人員不應抱怨公眾和輿論的“忽視”,而應抱怨制度的扭曲和變形。 ????假如認為“每年被打傷城管是商販的100倍”是被公眾和輿論忽視的話,那么,難道“每年被打傷商販是城管的100倍”就合理了嗎?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簡單在數(shù)字上進行糾葛,在筆者看來是毫無意義的。相反,很可能造成對問題實質的遮蔽與誤讀,甚至帶來公眾和輿論對城管執(zhí)法更大程度的偏見。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應當明確,當“追打、暴力”成為城管的代名詞時,當在與城管的博弈中,“貓鼠游戲”成為攤販無奈選擇時,這就不是哪個具體城管人員的問題了,而與城管的制度設計有關。理論上說,設立城管制度是為了維護城市秩序,但由于制度設計上的缺陷,造成該制度功能的扭曲,諸如以罰代管、以罰創(chuàng)收等現(xiàn)象就是明證。也就是說,城管制度作為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其效用不能達到社會需求的程度,反而對公共需求產生了叛離,引發(fā)了社會某些群體的對立。并且,城管設立的目的與扭曲的政績觀和政府部門與民奪利的需要有關。這兩種目的,理念上與民生相悖,現(xiàn)實中跟民眾權益,特別是與底層民眾的權益對立,讓城管成了爭利機構,導致社會自由度收縮。流傳甚廣的“城管秘籍”和“清明上河圖之城管來了”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矛盾沖突的產物,還是政府進行社會治理的模式和政策的失當。離開了這樣的審視和理性姿態(tài),僅僅用“每年被打傷城管是商販的100倍”來表達城管遭受的尷尬,并非是解決公眾和輿論“忽視”的法寶,并且有可能產生新的“忽視”。 ????因此,應看到“每年被打傷城管是商販的100倍”的背后是城管群體正在為一個制度的積弊“背黑鍋”,更要看到城管群體最應抱怨的是異化的“制度”而非公眾和輿論。這才是理性之態(tài)。作者 朱四倍 |
上一篇:浙江打擊黑惡勢力保護傘值得期待
下一篇:人本主義應是城市管理的第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