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報全文檢索    版式檢索 新聞中心> 專題> 時政類 > 正文

讓行賄黑名單真正成為“高壓線”

1
青島新聞網 2009-09-14 09:47:26 南方日報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現在行賄依然猖獗,且絕大多數都沒有定罪,檢察院有預防職務犯罪的職責,有司法建議的權力。實施行賄黑名單制度這種非刑法措施,以引起大家的警惕,是預防賄賂犯罪的合理手段。

????從本月1日起,《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規(guī)定》開始實施。新規(guī)定取消原來錄入和查詢范圍的限制,由建設、金融、醫(yī)藥衛(wèi)生、教育、政府采購等五個領域擴大到所有領域。除了查詢范圍不再設限,加大賄賂犯罪成本之外,所

錄入的行賄犯罪數據,是客觀真實的記錄,具有不可刪除或變更性。

????從2006年起,行賄黑名單制度正式在全國檢察系統(tǒng)推行。3年過去了,論說此制度的成效依然不能不提它的首創(chuàng)者——寧波市北侖區(qū)檢察院。從當初“能否給這些建筑承包商套上‘緊箍咒’,用他們的歷史來約束他們的將來”的簡單設想,到遏制經濟重點領域賄賂行為的“一劑猛藥”,行賄黑名單制度一路走來。然而,伴隨更多的一直是行賄名單“縮水”的爭論與遺憾。此前有媒體調查顯示,“最多的時候曾出現排隊查詢的現象,現在幾乎是隔幾天來一兩個,很多是興沖沖來,失望而歸”。黑名單制度的發(fā)起者林新法更是毫不掩飾心中的無奈:“如果說,行賄黑名單在建立之初可以被稱為賄賂行為的‘高壓線’、‘防火墻’、‘防腐劑’,那么,如今這項制度多少有點名不副實,成為一個花架子了?!?/p>

????此次新規(guī)定取消原來錄入與查詢范圍的限制,而擴大至所有領域,是為了建立和完善商業(yè)賄賂犯罪檔案查詢系統(tǒng),把是否存在不正當交易行為尤其是行賄行為作為市場準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據,更為了解除此前行賄黑名單制度所面臨的“雞肋”困境,所具有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作為一種具有司法監(jiān)督屬性的犯罪防范手段,如果所錄入的信息不能滿足查詢者的需求,不能提供足夠的判斷信息,久而久之,遭冷遇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無疑,從信息源本身尋求突破,找對了方向。此外,把行賄查詢作為行政審批、招標投標、資金撥付、組織人事、行政執(zhí)法、司法處罰等的必經程序,確實能對行賄者發(fā)出更強的警示作用。

????然而,討論者對于黑名單“縮水”最耿耿于懷的,還在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tǒng)的錄入限定在“法院作出生效有罪判決、裁定”的范圍內,而排除了因為具有從輕或者減輕的情節(jié),并沒有被判刑的行賄人。事實上,未經法院判決的行賄嫌疑人,檢察院是否有權將其列入“黑名單”?這個問題一直與行賄黑名單制度相伴相生?,F實操作中,由于受賄案件的查處相當困難,基于辦案需要,許多已經被查實的行賄案件,行賄人通常作為“污點證人”,因此行賄人一般能免于處罰。而一旦被法院判決行賄罪,就有相當一部分人深陷囹圄,他們怎么可能還在社會上攬工程、做生意?不能突破“生效判決”這一限制,許多潛在行賄者并不露面,往往使行賄黑名單變得威懾力待定。另一方面,無論是哪級檢察院確實都無權對“行賄”單方面下定義,這成為了理論上行賄黑名單繼續(xù)前行的最大阻礙。

????現在行賄依然猖獗,且絕大多數都沒有定罪,檢察院有預防職務犯罪的職責,有司法建議的權力。實施行賄黑名單制度這種非刑法措施,以引起大家的警惕,是預防賄賂犯罪的合理手段。然而,該制度得以不再“門前冷落鞍馬稀”,而真正成為預防腐敗“高壓線”,還需要更多的立法完善。(本報評論員)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副廳干部碩博過半 該不該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