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青島市民熱心救助贛榆失臂女嬰小真真的行為在小真真的家鄉(xiāng)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以下是連云港市《蒼梧晚報》昨天刊發(fā)的一篇評論,文章對青島人的行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本報今天轉發(fā)這篇文章,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作為青島人的一種自豪感,同時,也想借此向那些為小真真提供無私幫助的市民表示我
們崇高的敬意。
對那些行為高尚的人,我們一直心存敬意。
本報19日關注贛榆斷臂女嬰的報道,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愛的舉動,怎樣把一個慘烈的事故修補為溫馨的故事。這個故事之所以愈顯動人,是因為異鄉(xiāng)市民的真情演繹。對于一個偌大的城市來講,經(jīng)此一細微舉動,袒露出了一個城市的真誠、善良的高尚情懷。
“見了誰都笑,又和以前一樣可愛了!薄肚鄭u晚報》記者用這樣一句話作為消息的開頭。這個細節(jié)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市贛榆斷臂女嬰彭真真,經(jīng)歷慘烈的幕布緩緩關閉,上帝正在給她打開一扇充滿陽光與雨露的窗戶。成長,忘卻疼痛,對于這個只能用哭和笑來表達心情的嬰兒來說,已經(jīng)在異鄉(xiāng)實現(xiàn)了。
“實現(xiàn)”的過程是愛心的集聚,是青島市民對一個異鄉(xiāng)苦難孩子施于的悲憫力量爆發(fā)。而且這些愛心和力量都是無名的,“特特”放了一萬元后悄然離開,幾天時間,來自社會捐助的醫(yī)療費已夠小真真彌合傷口。為了讓傷口彌合后的心靈也不留傷痕,青島優(yōu)撫醫(yī)院心理咨詢室主任醫(yī)師張憲增還對其進行了成長心理分析。這樣無微不至的情形,對于身處異鄉(xiāng)大都市,悲傷與無助如“咸海水一般襲涌心頭”的一個農(nóng)家來說,無疑是情真意切的寬慰與攙扶。
其實,城市都有自己的心態(tài),城市的一切可貴品質都源自心態(tài)的亮相。作為一個在國內倍受推舉的文明城市,繁華之都,青島的確讓我們見識了它的心態(tài),那就是包容,用真誠、善良與愛心去包容外來的哪怕是一粒微塵,能讓一粒微塵塵埃落定,就能夠拯救發(fā)生或者存在于這個城市的苦難。那些善良的青島市民的舉動代表了城市的行為,他們沒有在捐助上留下地址和姓名,但是,對于一個異鄉(xiāng)人來講,這些好心人都有同樣一個地址:青島,都有同樣一個名字叫:青島。
遙感此種真情可貴。與青島共同拉扯起黃海衣襟的港城該怎樣回應呢?首先,受助的彭真真的父母毅然將彭真真的名字改成彭青島,將這份愛銘刻在孩子的名字上,以后,每人喊叫她一句,都是對這座城市的傳誦。并且,等孩子出院后他們決定將留在這個城市里效力。而在青島的港城籍市民想出了一個辦法,贈送一個筆記本,上面記載上好心人的幫助的時間等,讓這些善舉與這個不諳世事的孩童一起生長。
家鄉(xiāng)的人民在異鄉(xiāng)受恩隆重,所以本報與《青島晚報》互動傳遞了這份隆重的恩情。作為一個在經(jīng)濟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城市來講,關注贛榆斷臂女嬰在青島的受助情況,還在向青島傳達著一個信息:比起你蒸蒸日上的經(jīng)濟面容,我們更愛你真誠、善良的城市心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