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枚定格了動物進化到岸上瞬間的化石。
一個美國科學考察小組5日宣布,他們在加拿大北極地區(qū)的埃爾斯米爾島發(fā)現(xiàn)了一種距今3.75億年的遠古魚類化石。它填補了學界
追尋多時的達爾文進化論缺口:一些魚類離開海洋,靠著四肢步上陸地。
科考人員把這一在冰凍巖石中發(fā)現(xiàn)的新物種定名為“提克塔利克”(Tiktaalikroseae)。在發(fā)現(xiàn)地加拿大努福特地區(qū)的古老方言中,“提克塔利克”的意思就是“在淺水中看到一條巨大的魚”。
是魚,也是四足類
“這是一種魚,卻驚人地集合了陸地動物的特征。這種動物代表了水棲動物到陸地動物的過渡,我們?nèi)祟愐矊儆陉懙貏游。?
該科考小組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尼爾·舒賓(NeilShubin)領導。這一發(fā)現(xiàn)被刊登在4月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該小組稱,他們在距北極約960公里的加拿大努福特地區(qū)埃爾斯米爾島,發(fā)現(xiàn)了沉積巖中保存良好的多具魚類化石。化石骨骸有鰭、鱗片和其他屬于大型魚類的特征,有鋒利的牙齒、寬25厘米至51厘米的顎骨,扁平的身體,長約4到9英尺(約1.2~2.75米)。
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后,科學家在化石上發(fā)現(xiàn)了解剖學上過渡型生物的重要特征:雖然還是魚,但這些魚已經(jīng)具有將轉(zhuǎn)變?yōu)殛懙厣锏闹匾淖儯虼怂鼈兛梢苑Q作是兩棲類的先驅(qū)。
在很久以前,古生物學界就了解到,魚類是在3.65億年前由水生生物向四條腿、有脊椎的陸地生物進化。但卻一直缺乏關于進化過程的有力證據(jù)。因為在Panderichthy和Acanthostega這兩種古生物化石中,存在著一個空白期———前者是生活在距今約3.85億年前的一種魚類,后者則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生活在陸地上的四足動物,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約3.65億年前。
“提克塔利克”恰好填補了這段空白;哂3.75億年歷史,它有魚類的鰭和鱗,但頭骨卻像鱷,眼睛位于其頭頂和頸部起點處,頸部和肋骨也類似于陸地動物。這些特征都是魚類身上所沒有的。
“這是一種魚,卻驚人地集合了陸地動物的特征。這種動物代表了水棲動物到陸地動物的過渡,我們?nèi)祟愐矊儆陉懙貏游!笔尜e說,“它是魚也是四足類。”
此外,“提克塔利克”化石的出土也為反駁宗教創(chuàng)造論者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宗教創(chuàng)造論者曾宣稱,找不到魚和陸地動物間的轉(zhuǎn)型生物,是達爾文進化論缺失的一環(huán)。
意義媲美發(fā)現(xiàn)始祖鳥
如果人們認為進化過程是一個不斷獲得適應新環(huán)境所需要的器官的過程,那么這個化石的出現(xiàn)正好證明了這種過程的存在。
3.75億年前的埃爾斯米爾島氣候溫暖濕潤。研究者們推測,“提克塔利克”當時生活在亞熱帶氣候中淺而蜿蜒的小溪里,是肉食動物,常年生活在水里。
舒賓的主要合作伙伴、美國費城自然科學院的特德·戴施勒指出,“提克塔利克”像一個有著鱷魚頭部的兩棲動物,但它已經(jīng)有了相當于肩膀、前臂、肘部和簡單的腕部的骨骼組織,從腕部到肩膀的部分已經(jīng)和一個完整前肢的形狀相差無幾了。這種生物的前肢能夠在地面上支撐它的身體,或許它在陸地上和淺水里都可以來回“行走”。在陸地上,它的行走姿勢或許就像海豹一樣。
“提克塔利克”的眼睛長在頭頂而不是兩邊,特別的是還有頸部,可以讓它們做出魚類所沒有的轉(zhuǎn)頭動作。哈佛大學的簡金斯博士說,如果這種動物真的會離開水面,那它就需要一個真正的脖子,讓頭可以轉(zhuǎn)動。
戴施勒說,“提克塔利克”頭部的后部分已經(jīng)有了近似陸地生物的特征。除了鰓之外,它可能還有肺,還有交錯的肋骨,使它在地面上可以支撐身體重量。但它的咽喉和嘴部還有著魚類的特征,這說明進化過程是相當漫長的,變化是逐步的,一些器官有改變而另一些則沒有。如果人們認為進化過程是一個不斷獲得適應新環(huán)境所需要的器官的過程,那么這個化石的出現(xiàn)正好證明了這種過程的存在。只可惜化石的后半部分缺失,研究者們不知道這種生物的尾鰭和尾巴是什么樣子。
被視作舒賓團隊對手的英國劍橋大學詹尼弗·克拉克教授也認為,“提克塔利克”的發(fā)現(xiàn)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發(fā)現(xiàn)始祖鳥的意義相媲美。始祖鳥是一種已經(jīng)滅絕的侏羅紀時期原始鳥類,可能代表了爬行動物與鳥類間的轉(zhuǎn)變形式。
舒賓和戴施勒是從1999年開始在埃爾斯米爾島上搜尋化石的。他們選擇這個地點,是因為受到一本地理教科書的啟發(fā)。那本書上說,埃爾斯米爾島充滿了泥盆紀的巖石,相當容易挖掘,而且此前還無人去過那里。(王靚)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