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女兒回來住了兩天;兒子1月19日回來一天……”1月21日,家住廣平縣焦莊村的程奶奶又在自己的賬本上記下了一筆最新的“收入”。程奶奶向記者展示了這本特殊的賬本,這個賬本上詳細地記錄了兩個子女回家探望的次數(shù)和時間。(1月24日
際在線)
因子女不能經(jīng)常回家,獨居的老人便特意建立“子女
探親賬本”,將子女回家的時間和次數(shù)記錄下來。報道說,老人還準備在春節(jié)時增設(shè)“回家獎”,給回來次數(shù)最多的兒子和女兒發(fā)“紅包”,鼓勵兩個子女常回家看看。
;丶铱纯蠢先耍@是作子女最起碼的道義要求和親情回報?蓵r下回家看看竟成了老人的一種奢望!白优接H賬本”和“回家獎”,折射出了當前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隔疏。
不錯,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作子女的大都遠走他方忙于自已的事業(yè)。平時除了電話問候以外,一年難有幾天時間陪伴在老人身邊說說知心話,給老人洗洗腳、梳梳頭。而一些作子女的也認為只要讓老人豐衣足食就是對老人的孝敬,鮮于在工作之余主動抽時間與老人嘮嘮家常、噓噓寒暖。
同時,社會生活的多元化發(fā)展,老人與子女之間因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不同,代溝也越來越深,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既使同居一室,也很難說上一句熱心的話兒。如此,一些老人看起來衣食無憂,但因與家庭成員溝通少,融入社會時間不多,好似被封閉和禁錮一般,十分地孤寂和落寞。有的甚至導(dǎo)致自信心下降,久而久之落下了難解的心病,滋生自殺的念頭。
其實,老人晚年的幸福,不僅僅是生活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愉悅。“少吃點沒關(guān)系,只要日子過得開心”。因此,有專家建議作子女的每天要和老人談心15分鐘,解除老人的心中“疙瘩”,給老人以心理上的慰藉,讓他們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和快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做子女的就當如此。
關(guān)心老人,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的標尺。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讓他們安享晚年理所當然。面對老齡化社會,關(guān)心、贍養(yǎng)、孝敬老人已是一個社會話題。因而,完善社會養(yǎng)老保障機制,是社會的應(yīng)有之義。而對一個家庭來說,更重要的是重視老人的精神贍養(yǎng),使其真正地老有所樂。
一首《;丶铱纯础吩屛覀冃撵`為之震撼。父母不在于兒女有多大出息、有多少錢財,而在于能夠;丶揖垡痪,用親情慰藉老人。因而,我們作兒女的,切忌別讓“子女探親賬本”再多下去,蒙羞了我們的親情。(陸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