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年的農(nóng)歷七月十三,苗族人民都會迎來屬于他們慶豐收的節(jié)日——吃新節(jié)。節(jié)日前,人們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馬喂得膘肥體壯;姑娘們繡好美麗的衣裙、飄帶,備好銀花首飾;小伙子們則忙于修整和添置蘆笙……
吃新節(jié)其實也是苗族青年談情說愛的節(jié)日——姑娘和小伙子們?nèi)宄扇旱匮s,不是去趕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賽。
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們都陸續(xù)走出家門,趕到附近的蘆笙場上跳起蘆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諺語“蘆笙一響,腳就發(fā)癢”。苗家人認為蘆笙是始祖母創(chuàng)造出來的,蘆笙發(fā)出的聲音就是母親的聲音。蘆笙場上,哪個小伙子的蘆笙吹得好,就會贏得姑娘們的歡心。反復對唱開懷暢飲一番后,斗牛場開始熱鬧起來。
斗牛也是吃新節(jié)的主要活動,一頭頭油光水滑的水牛,瞪著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牽護,站在各自“崗位”上。人們像潮水一樣匯集過來,蘆笙聲、芒筒聲和慫牛角斗的吆喝聲,組成震耳欲聾的交響曲。這時候,一位有聲望的老人提著一葫蘆酒,噴灑在斗牛場上,宣布斗牛開始。當四五個大漢牽著頭戴護頭草包、角系紅綠紙花、頸項插著虞旗的牯牛繞場一周,在場中間立定站穩(wěn)后,對面一頭同樣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遠飛奔而來,兩頭壯牛便對打起來拼死抵碰,兩個護頭草包很快便粉碎飛濺,人群中不時歡聲雷動。
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強壯的牛。比賽當天,牛主雙方的親戚都會前來助威吶喊,派頭不小。
歸來語錄 看苗家美眉環(huán)佩叮當 ●逃逸者:丘先生(自由攝影師)
我參加過的吃新節(jié),大概有兩萬人在場,除了西江,還有臺江、凱里等縣鄰近地的各族群眾前來湊熱鬧。蘆笙手們通常一邊吹蘆笙,一邊用各種舞蹈動作模仿舂米、喂雞及各種動物的姿態(tài),大家都盡情歡樂。
節(jié)日期間,男女老少都身著節(jié)日盛裝,姑娘們穿銀戴花,還戴上項圈、手鐲、亞領(lǐng)、耳環(huán)等各種銀飾,全身銀飾叮當,加起來估計有幾十斤,但仍能輕盈起舞。
如果認真留意一下,會發(fā)現(xiàn)不少年輕男女“逃離”主現(xiàn)場參加“游方”去了。游方是青年男女互對情歌的盛會。無論街上、村邊,白天、晚上,都可以對歌,一般是本村的小伙子與來走親戚的外村姑娘對歌。通過對歌,相互愛慕的會約定下次相會的日子,有的則互換信物作為定情見證。姑娘們一旦找到意中人,就會悄悄地趕制自己的嫁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