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微塵”的日子    2004年歲末,南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突然遭遇歷史罕見的大地震和海嘯。青島市紅十字會積極響應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呼吁,立即展開為印度洋地區(qū)地震
及海嘯災民募捐活動。熱心的青島市民積極響應,從12月30日下午開始,青島市紅十字會陸續(xù)接到各界捐款。    2004年12月31日,一對中年男女走進了青島市紅十字會。他們說:要替朋友為印度洋海嘯災區(qū)的災民捐款5萬元。當工作人員詢問其姓名時,他們留下的是:“微塵”。
   對于這個名字,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再熟悉不過。在他們的記憶中,“微塵”曾在非典時期捐款10000元;新疆喀什地震時,捐款5000元。但這位捐款人到底是誰,仍是個謎。
   這對中年男女透露說,“微塵”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不值得稱道。這次也只是想向災區(qū)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微塵”的事跡經(jīng)媒體報道后,許多人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部分媒體甚至公布了熱線電話,希望市民能夠提供有關(guān)“微塵”的線索。但是,打電話的人很多,但絕大多數(shù)讀者打電話表達對微塵的祝福和敬意,而“有價值的線索”很少。一名神秘男子打電話說:“今天我還和微塵在一起,她也看到了早報的報道,但她仍然拒絕露面。你們別再找了,她是個很有愛心的人,會繼續(xù)做善事,但她不希望別人打擾她的生活。只要大家記住微塵這個名字,喚起更多人來關(guān)心公益事業(yè),就是對她最好的祝福!
   “既然她不愿露面,那就讓我們默默祝福她吧!币恍┦忻裾J為,既然默默做事是“微塵”的生活方式,那么大家就沒必要打擾她的生活!拔m”兩字非常生動、貼切,今后不愿留名的捐獻者都可借用“微塵”,讓它成為島城公益事業(yè)的一種象征、一個符號。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越來越多的“微塵”向災區(qū)人民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僅向海嘯災區(qū)捐款一項上,青島市紅十字會已收到署名“微塵”捐款15筆,共計58830元。
   在“微塵”這個日益龐大的群體中,既有機關(guān)干部、工人,也有大學生,甚至兒童。一位傷殘老紅軍把800元投到募捐箱后就匆匆離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太從里層口袋掏出3000元投進募捐箱;一個還沒有募捐箱高的兒童蹺著腳把幾枚硬幣投入募捐箱……那生動的一幕幕,給負責募捐的紅十字工作人員留下了太多的感動。
   2005年1月1日上午8時30分,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剛到辦公室,就看見一名中年男子守在門口,手里握著500元人民幣。這位捐款者和妻子兩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除了供上大學的孩子讀書和家庭日常生活外,一家人很少有額外花銷。但為了幫助遠在千萬里之外遭遇海嘯的人民,他們卻拿出了幾乎一個月的家用。當詢問姓名時,他笑笑說:“就借用‘微塵’兩字吧!
   “微塵”的故事也通過中央電視臺傳到了全國,北京、湖北等地的熱心群眾紛紛通過網(wǎng)絡表達對“微塵”的敬意和祝福。
   在此過程中,微塵的所有資料被青島市檔案局永久收藏,這是建國以來該館第一次整體收藏一項公益活動的資料。微塵被評選為2004年度“感動青島”十佳特別人物,微塵高票入選2005年第二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市紅十字會開發(fā)了微塵系列紀念品,通過義賣的形式募集善款,建立微塵救助金,同時青島市紅十字會推出關(guān)愛生命微塵救助項目、制定《青島市紅十字會微塵救助金管理辦法》,?顚S,救助弱勢群體。紅十字會向社會征集“微塵”標識設計方案,由此引發(fā)了全市“微塵”標識設計的熱潮,微塵圖案也將申請商標注冊,并以實名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注冊!拔m”到底是誰?這個謎底已經(jīng)沒有人再去找尋。大德無碑,大愛無聲。“微塵”已經(jīng)不是哪一個個人,而是一個群體的代名詞。
   在這個群體里,匯集著成千上萬只求奉獻、不圖回報的島城愛心市民,他們用自己無聲的行動感動著島城,為這座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增添了溫馨和光彩,詮釋著青島“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