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體育訊 在所有一切的初端,幾乎所有人都將結局定格在那一張禁賽兩年的罰單之上,誰能料到,一起看似簡單的興奮劑事件竟然可以將公眾關注的焦點一再提升,直至體制沉疴的探討水平。竟是孫英杰本人,應該也難以想象到,她在南京奔跑帶起的興奮劑氣流,終在這個年末掀起了中國體壇最具戲劇性的一場風暴。>>
;>點擊看孫英杰專題
一切在開始之初顯得原本如此簡單。
2005年10月16日,孫英杰在北京奪得國際馬拉松暨十運會女子馬拉松冠軍。隨后,孫英杰馬不停蹄轉戰(zhàn)南京,在次日晚間進行的女子萬米決賽中,在最后階段被邢慧娜反超,屈居次席。事件至此,孫英杰仍儼然是英雄一名,不僅贏得國人掌聲一片,更令現(xiàn)場觀戰(zhàn)的外電記者嘖嘖稱奇。
不料風云突變,10月21日,國家反興奮劑協(xié)會認定,孫英杰萬米賽后A瓶尿檢陽性,并隨即作出對初犯者的最高處罰—-禁賽兩年。面對物證,孫英杰與教練王德顯高調應對,要求開啟B瓶樣本復檢,這一極具新聞價值的舉動當即得到媒體的熱烈響應,眾多揣測甚囂塵上。然而,好萊塢式的情節(jié)沒有出現(xiàn),11月7日,B瓶尿檢結果同樣呈現(xiàn)陽性,鐵證如山,不論動機抑或緣由如何,服藥已成事實。孫英杰與王德顯的叫冤之聲也日漸式微,隨后的聽證會已成形式上的過堂。
然而,高潮恰恰在人們逐漸將故事遺忘的時刻迸發(fā)。12月16日,孫英杰在五大連池市為自己討回了“清白”。據被告于海江稱,自己出于對偶像的崇拜,將自北京某公廁拾得的“補藥”加入了孫英杰服用的果汁,導致惡劣后果。離奇的情節(jié)在故事主、配角的異口同聲中得到了法庭的支持,孫英杰通過最為嚴肅的方式討回了自己的清白,卻不經意間將反興奮劑協(xié)會、中國田協(xié)與五大連池法院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各種媒體的連續(xù)追擊不僅為行政權力與法律效力的討論推波助瀾,更是引發(fā)了孫英杰獎金與被打的爭議。
在2006年即將到來之際,孫英杰以及父親終于在田協(xié)露面,并最終弄清了獎金的去想。然而,處罰終究還是要生效的,孫英杰也終究要繼續(xù)為2008奮斗,田協(xié)也還對她保有希望。
(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