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冠 遼代 (攝影:戚連民)
遼代 七星
鐵劍
青銅堇鼎及銘文拓片 西周早期 最大的商周禮器
銅辟邪 遼代
西周早期 伯矩鬲
平蓋,蓋頂中央置一由兩個相背的立體小牛首組成的蓋鈕,蓋面飾以浮雕牛首紋,角端翹起?谘赝庹,方唇,立耳,束頸,袋足。頸部飾六條短扉棱,扉棱間飾以夔紋,袋足均飾以牛頭紋,牛角角端翹起,高于器表。蓋內(nèi)及頸部內(nèi)壁鑄有相同的銘文“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蓋內(nèi)4行15個字,頸內(nèi)壁5行15字。此鬲紋飾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頭紋裝飾,主體紋飾皆為高浮雕,給人雄奇威武之感。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杰作。
蟠螭紋獸耳鑒 戰(zhàn)國
敞口,折沿,口沿較窄,頸微斂,鼓腹,腹下部略內(nèi)收,平底。頸、腹部設對稱的兩對耳:一對為獸耳銜環(huán),一對作伏虎狀,形態(tài)生動傳神,富于裝飾性。自頸至腹共飾三道蟠螭紋帶。青銅鑑出現(xiàn)于春秋中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最為盛行,為大型水器,可用來盛水,存冰、沐浴。蟠螭紋在春秋中、晚期至戰(zhàn)國早期較常見,打破了商以來青銅紋飾軸對稱布局的傳統(tǒng)格式,建立了獨特的風格,是青銅器紋飾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變革。
口微斂,卷唇,鼓腹,低圈足,腹部置四個獸首耳,耳下勾狀珥前延伸出象鼻形足,將簋體懸起。頸部飾以渦紋,界以弦紋,腹部以陽線構成四組獸面紋。器內(nèi)底鑄有銘文20行共198個字,大意為“某年八月初吉,周王在宗周命毛公率師伐東國,吳伯為左師,呂伯為右?guī),三年平定了東國,毛班隨軍有功,受到賞賜,作此器為紀念!贝梭䴙榍鍖m舊藏,曾著錄于《西清古鑒》!赌绿熳觽鳌酚涊d有毛班其人,據(jù)分析此器為成王或穆王時期制作,器形別致,紋飾均以陽線構成,也是其獨到之處。長達198字的銘文更是研究西周早期歷史的重要史料。
單子工父戊尊 西周早期
精美玉器
乾隆皇帝用過的白玉荷花洗
清代 竹根雕人物舟
利用竹根天然形狀,融入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熟練運用圓雕、透雕等技法,將在一駕仙舟上或讀書、或觀畫、或靜思、或策杖而立、或促膝相談、或拱手揖拜的31位老者刻畫得精妙細微、生動自然,描繪出一幅清閑散淡、仙風道骨的群仙圖。
遼代“杜家”款綠釉凈瓶
青玉質(zhì),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只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杯圓筒狀,平底,下承三獸首狀足。底面亦飾有與紐上相同的渦紋和絞絲紋;杯身飾有三層紋飾,以隱起的云紋為底紋,淺浮雕一對首首相對的龍鳳紋為主體紋飾,其上是用陰線刻出龍鳳頸、腿、尾部毛發(fā)和身體上的卷云紋。杯身一側帶扳,扳上飾一象頭,下部減地陽文篆字“子剛”款。該器與故宮所藏漢代夔鳳紋卮在造型、紋飾風格都有相似之處。應是一件仿古作品。陸子剛是活躍于明嘉靖、萬歷年間的治玉高手,文獻記載其作品“工致侔古”、“法古舊形”具有強烈的仿古傾向;但在造型和圖案設計制作上,又往往融會了具有個性的巧妙構思,賦予其作品以新意,這件器物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責任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