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包括25個監(jiān)測指標的中國全面小康科學指標體系有望出臺,按照該指標體系,到2020年,人均GDP必須達到2500美元。
在“2005首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科學研究所所長文兼武透露了該消息。
據介紹,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科學研究所
承接的國家級課題中國全面小康的指標與實踐,將就全面小康指標體系的建設提出科學的指導性意見。該體系基本上是以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科教文衛(wèi)、資源環(huán)境等五大板塊25個監(jiān)測指標進行考察,幾乎涵蓋了城鄉(xiāng)社會百姓生活的主要方面。
“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體系’應該能夠完成!眹医y(tǒng)計局副局長徐一帆表示。
“全面小康”比起“小康”有什么不同呢?此次小康論壇給出了明確答復:全面小康絕不僅僅只是側重追求物質標準,精神層面將成為重要評判標準。
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要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并非輕而易舉,“主要癥結在于體制障礙,而關鍵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
“中國必須消除經濟增長中的制度性障礙!眳蔷喘I說,目前中國“政府越位”現象比較嚴重,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該管的事情卻或沒管好,或根本不管。他呼吁說,“高層要看到目前政府體制中的確存在一些對經濟發(fā)展形成障礙和阻撓的問題,要堅定推進政府改革的決心!
發(fā)改委經濟體制改革司司長范恒山也指出,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不合理是導致目前中國發(fā)展不科學的根源。
范恒山歷數目前政府必須推進改革的幾大理由:政府機構設置不合理,導致政府管理職能錯位重疊;而不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又會反過來加劇政府職能的不合理,官員在現行體制下不得不追求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并導致嚴重的區(qū)域分割現象。
“我現在是搞宏觀研究,所以極為反對政績工程;如果某天我也被調去當某個城市的市長,估計也會大搞形象工程!狈逗闵綄δ壳啊安回Q起幾棟樓,則不能證明官員干了事”的官員考評體系憂心忡忡。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