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記者連續(xù)接到多名老年讀者的電話,反映他們缺失兒女的精神關懷,晚年生活異常寂寞。其中70多歲的陳老告訴記者:“孩子不是不孝順,可是我們這些獨自生活的老人每年只能見子女一兩次,當年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我們老年人的心聲,真希望子女能多回家團聚幾次!”
記者了解到,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
不斷提高,老年人的贍養(yǎng)內容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老年人滿足了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追求精神生活的愿望非常迫切,子女的“精神贍養(yǎng)”問題也就成了一個迫切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老人索要“精神贍養(yǎng)”
“不知道國家法律對子女的‘精神贍養(yǎng)’有沒有規(guī)定?”
在市直某機關退休的趙老在電話里對記者吐露,“如果我的子女常年不回家看我,我可不可以到法庭去告他,讓法庭強制他們回家和我們老兩口團聚?”
通過十來分鐘的交談,記者了解到趙老有一子一女,兒子定居國外,女兒遠在新疆,每年兒女給的贍養(yǎng)費加在一起共有五六千塊錢,加上趙老和老伴的退休金,他們的生活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可是享受天倫之樂對他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奢望。趙老的兒子已經(jīng)五六年沒有回國了,女兒兩年前回來過。“自從兒女成家立業(yè),一家人在一塊過年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就是電話也是三兩個月一次。”趙老言語里透露著無限的滄桑。
據(jù)煙臺市老齡委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最新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市60歲以上的老人有95.6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4.79%,而且近幾年全市人口老齡化逐步加速,有將近一半是“空巢”家庭。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近半數(shù)老人的感情生活處于“沙漠”狀態(tài)。
最是孤獨老人心
“最近天氣降溫,我們都主動打電話告訴子女,讓他們注意保暖,可是我們卻沒有接到子女的電話!彪S著天氣的驟變,老人最關心的就是子女所在城市的天氣變化,可是子女對自己父母的生活狀況卻漠然置之,難怪老人的話語中透著凄涼。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shù)城市老人在精神贍養(yǎng)方面的需求大于物質上的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會發(fā)生一些變化,產(chǎn)生風險承受能力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癥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和撫慰,便會導致老年癡呆癥等心理及生理疾病。
記者聯(lián)系了趙老的女兒,當記者把老人的心情告訴她之后,趙老的女兒在電話中對記者說:“在我們的印象里,保證老人的物質生活是兒女的責任,沒想到老人這么寂寞,今后一定多回去看望爸媽!
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對每個老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市近一半的“空巢”家庭中,大約有3成老人與兒女見面的機會是每年一次,而且交談較少,由于缺少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老年人常常在孤獨、寂寞中憂郁成疾。
老人呼喚社會關懷
為了追求子女的精神慰藉,老人欲將子女告上法庭,對此濱海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道偉表示,對子女“精神贍養(yǎng)”的立法存在一定的困難,首先是硬性規(guī)定子女一定時間內看望父母次數(shù)比較困難,而且,一旦做出如此規(guī)定,兒女不情愿的話,對老人更是一種精神的折磨。比較折中的辦法是,雖然子女不能經(jīng);丶遥强梢酝ㄟ^書信、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實現(xiàn)子女對老人的精神關懷。
記者從市老齡委辦公室了解到,為了讓老人多多享受子女的精神贍養(yǎng),今年3月份,市老齡委推出的《農村推行贍養(yǎng)協(xié)議書》涉及到子女探望老人的頻率,子女需要在承諾的節(jié)日到來時主動看望老人。協(xié)議書樣本中還約定:“老人過生日為老人祝壽”。同時,不少從事老年工作的人士表示,當今社會,對老人的“精神贍養(yǎng)”更是對孝心的考驗,作為子女,應該多多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對父母以精神上關懷。本報記者
劉新國 本報通訊員 金玲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