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昂諾夫(左) 和別列亞耶夫 |
   眾所周知,1965年3月18日,蘇聯(lián)宇航員阿列克塞·列昂諾夫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力爭萬無一失向來是人類
探索太空時的基本準則,然而,這次“冷戰(zhàn)”背景下的太空探索,使列昂諾夫和他的指揮長別利亞耶夫多次在生死邊緣徘徊。對于其中的驚險細節(jié),直到40年后的今天,俄羅斯媒體才披露出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兩極對峙冒險實施計劃
   蘇聯(lián)太空行走的計劃實施得確實匆忙,因為美國同時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兩極對峙的“冷戰(zhàn)”年代,宇航方面的成就已經成為明顯的政治象征。出于安全考慮,蘇聯(lián)率先向軌道上發(fā)射了一艘不載人的偵察飛船,以收集太陽輻射、高能量粒子流等各種因素將對宇航員身體造成的影響的數(shù)據(jù)。飛船在太空工作得很出色,然而在返回地面過程中卻意想不到地啟動了自爆程序,關乎宇航員生命的珍貴數(shù)據(jù)就這樣消逝得無影無蹤。
   此時距預定的太空行走日期還有一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專家們進退兩難。俄羅斯“航天之父”科瓦廖夫把執(zhí)行這次太空飛行任務的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叫到身邊,坦率地介紹了情況,并用商量的口吻說道:“怎么辦?是冒著風險按預定時間升空,還是等上6到8個月重新發(fā)射一艘偵察飛船?”兩位宇航員很清楚“航天之父”期待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這將被宣傳為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美國幾乎已經準備就緒。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語氣平靜地答道:“我們狀態(tài)良好,為了這次飛行進行了所有必要的訓練。為完成這次任務,我們做好了心理準備?偠灾,應該飛……”
   太空行走壓力難以想象
   飛船剛一起飛就遇到了麻煩,本來預定進入距地球30萬米的軌道,實際高度卻達到了50萬米。不過,真正的險情還在后面。列昂諾夫穿的是一套多層特制宇航服,它不僅能保持恒溫,還有可以支持宇航員在太空工作一個小時的生命保障系統(tǒng)。地面氣壓訓練室只能模擬相當于距地球9萬米高空的氣壓,而宇航員走出飛船時周圍則是真空。為了防止宇航服膨脹變形,列昂諾夫特地在上面系上了許多條帶子。完成太空行走后,他突然發(fā)現(xiàn)因為宇航服膨脹,已經無法返回飛船了。按飛行規(guī)則,宇航員在采取自救措施前必須向地面指揮部請示報告。此時,照明系統(tǒng)只能繼續(xù)工作5分鐘。在黑暗狀態(tài)下,宇航員返回飛船將更艱難。于是,列昂諾夫果斷地調低了生命保障系統(tǒng)的氣壓。
   列昂諾夫是頭朝前進入飛船的,他這樣做是為確保手中的攝像機萬無一失,可是關閉艙門卻成了一件難事。該艙斷面直徑只有120厘米,而宇航服的高度是190厘米。列昂諾夫拼命旋轉著身體,此時他的心律達到每分鐘190次,體內溫度也急劇升高。雖說從發(fā)現(xiàn)宇航服膨脹到關閉飛船艙門前后不過210秒鐘,列昂諾夫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卻是難以想象的:他的體重減少了數(shù)公斤,每一只靴子里積聚了3升汗水。
   返回地面險情驚心動魄
   開創(chuàng)人類歷史的太空行走總算完成了,隨后遇到的險情卻更加驚心動魄。就在他們準備返回地面
   的時候,氧氣分壓力急劇升高。為了防止發(fā)生爆炸,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趕緊降低溫度和濕度,但并未發(fā)揮作用。險情持續(xù)了7個小時,因為過于疲勞他們甚至一度進入了夢鄉(xiāng)。突然,類似爆炸的聲音將他們驚醒,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都以為最后的時刻到來了?芍車囊磺胁⑽慈紵,相反氧氣分壓力在慢慢下降,過了一會兒竟完全正常了。
   原來,當列昂諾夫在太空行走時,飛船一直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朝向太陽和背對太陽兩個側面的溫差達到300攝氏度,飛船因此發(fā)生了輕微的變形。列昂諾夫返回飛船后,艙門留下了小小的縫隙。發(fā)現(xiàn)飛船內的空氣向外泄露后,生命保障系統(tǒng)立即做出反應,氧氣的分壓力隨之不斷升高。睡夢中,宇航員無意間碰到了補充空氣的開關。飛船內的氣壓達到960毫米汞柱,強大的氣壓啟動了排氣閥,艙門隨之徹底關閉了。
   驚魂未定,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發(fā)現(xiàn)飛船定位系統(tǒng)也出了故障。他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采用手動方式著陸。飛船落到了原始森林深處2米厚的積雪上。兩位宇航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爬出艙門。伴著暴風雪和狼群的呼號聲,他們架好天線,向指揮部發(fā)出呼叫信號。不知什么原因,對方遲遲沒有回應。
   天黑了,氣溫越來越低,飛船內制冷空調又無論如何也關不上。列昂諾夫的宇航服內灌滿了汗水,他不得不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光著身子擰干內衣。直到第二天,地面搜尋人員才找到他們。直升機投下白蘭地、食品和防寒服,可是他們卻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東西被大風刮走。直到第三天,他們才趕到了9公里外臨時建起的停機坪。呂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