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俄通社-塔斯社的記者在北京分社辦公室工作 攝/譚克華
俄塔社延安曾設(shè)站 路透社半數(shù)中國人
《朝鮮日報》 單兵留京13年
全球各知名通訊社、媒體,如路透社、CNN(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BBC(英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在北京都設(shè)有辦事處,關(guān)于中國的消息就是這樣通過這些在華記者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他們什么時候來的?他們的辦公室有多大?都配備了什么“家伙”?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走進了外國通訊社駐京記者站。
英國路透社
在京百多名記者共事
辦公樓里半數(shù)中國人
路透社在中國的總部設(shè)在北京亮馬橋一帶的盛福大廈,整個第6層寫字樓都屬于路透社的辦公區(qū),里面總共有100多名記者在一起共事。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工作人員中,竟有至少半數(shù)是中國人。
一進路透社辦公室的大門,目光就被墻上掛滿的視覺效果強烈的照片所吸引了。這些照片都是路透社的攝影記者拍攝的。
據(jù)路透社中國雇員韓鶯介紹,路透社和許多外國通訊社一樣,在各地辦事處的雇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當?shù)仄赣玫娜藛T;另一種是從國內(nèi)總部派往當?shù)氐娜藛T。這部分人員往往擔任更重要、更高級別的職務(wù),而且相應(yīng)的薪金待遇也更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
CNN雇員半數(shù)中國人
但很難獲得記者身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在中國只在北京于上個世紀80年代設(shè)立了辦事處,其亞太地區(qū)的總部設(shè)在香港。
CNN北京分社也聘用了不少中國人員,全社10多名雇員中有5至6名是外方雇員,另外幾名是中方雇員,他們主要還是負責翻譯、助理或文秘之類的工作。記者吉米說,外國媒體聘用的中方雇員一般很難獲得記者的身份。但中方雇員由于更了解中國的各種體制和文化,常常在許多采訪工作中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些重大新聞的采訪工作也少不了他們的幫助和協(xié)調(diào)。
俄塔社、國際文傳電訊社
俄塔社曾設(shè)延安記者站
文傳電訊喜歡雇“老外”
俄羅斯的俄通社-塔斯社駐華分社最早建于上個世紀30年代,建在上海。當時中國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俄塔社在延安也設(shè)有記者站。
俄塔社的北京分社位于塔園外交公寓,社長基里洛夫先生于1988年開始來華工作。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俄塔社北京分社有4名正式記者。俄塔社一直沒有中方雇員;锫宸蛳M院髸陀弥蟹焦蛦T。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成立于1989年,是前蘇聯(lián)第一家私營股份制通訊社。它于2002年在上海建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分社,同年在北京建立了另一家分社。北京分社有3名記者及工作人員數(shù)人。
據(jù)國際文傳電訊社北京分社社長科舍夫介紹,北京分社有一名美國人,一名中國人,但在上海分社工作的“老外”就多了,既有美國人,也有英國人,還有加拿大人?粕岱蚪忉屨f,雇用這些“外國人”可以方便用英語采訪和發(fā)英文稿。
日本《每日新聞》、《東京新聞》、朝日電視臺
“文革”前就設(shè)分社
紐約、北京分社最忙
《每日新聞》是日本的3大報紙之一,文革前就派分社進駐北京。日方的常駐記者的數(shù)量始終是2人,另外還有幾名中國雇員。日本雇員來中國工作是直接由公司決定的,并沒有什么考試,例如職員大谷麻由美已經(jīng)有8年的記者工作經(jīng)驗,而且學習過中文,所以被選派來華。
《東京新聞》的北京記者站在上個世紀70年代文革前就有了,但那時只有1名記者,現(xiàn)在北京分局一共3個記者。其中國總局局長加藤直人已經(jīng)是第2次擔任常駐北京記者的工作了。他畢業(yè)于日本慶應(yīng)大學法律系,1994年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留學一年學習中文。
由于海外分局的開支很大,日本的各大電視臺近年來逐漸縮減了海外分局的數(shù)量,但是其對北京分局的重視度反而加強,記者數(shù)還比以前增加了1個人。朝日電視臺駐京記者后藤華介紹說,在朝日電視臺駐世界各國的記者站中,最忙的就是北京和紐約的分局,因為觀眾對這兩個國家的關(guān)注度最高,這兩個國家的新聞也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