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網(wǎng)轉(zhuǎn)載《檢察日報》報道,前幾天凌晨1點多,的哥王財和其他群眾見義勇為,幫助民警擒下了搶奪路人皮包的安某。令他們有些詫異的是,安某是北京某高校的大一學生。
“搶劫了,搶劫了!”這天凌晨1點多,的哥王財在行駛到新街口內(nèi)大街時聽到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原來是過路的女士被一名男青年搶走了皮
包。眼見搶包青年已經(jīng)跑進附近的胡同,王師傅趕緊下車撒腿就追,邊跑邊呵斥道:“站。 睋尠嗄暌娡鯉煾翟阶吩浇,慌亂中跑進了一片工地廢墟。住在此地的民工李某和張某等人聽到動靜,連忙出屋,看清形勢后也加入到追捕行列中。不多會兒,新街口派出所民警趕到了現(xiàn)場。由于搶包青年不熟悉地形,只得在廢墟里瞎打轉(zhuǎn),最終在警民的聯(lián)合圍堵下束手就擒。
經(jīng)審查,搶包青年安某系北京某高校的大一學生。據(jù)安某交代,他想找份兼職。沒想到被黑中介騙了錢,不僅工作沒找到,連生活費也沒了,于是想到了深夜行搶!皼]想到現(xiàn)在見義勇為的人還真不少。我不應該這么沖動!”在派出所里,安某后悔地對警察說。
知識對一個人的人品有多大影響力?實在是無法說清楚的。在清史《貳臣傳》里有一位叫錢謙益的,是個著述等身的學者,不折不扣的一個大才子。他官也做得有滋有味,在明朝做到禮部右侍郎。清軍來的時候,老先生60多歲了。他那與李香君齊名的小妾——秦淮名妓柳如是勸他投河殉國。結(jié)果呢?他試了試水,嫌水太涼,自己就回來了。他這一不死,故事也跟著來了?滴跄觊g,他在南京莫愁湖置酒宴客。眾人正酣歌吃酒興頭間,一個20歲上下的年輕人長揖而入,對著錢謙益連聲寒暄:“老兄康泰,小弟來遲,恕罪恕罪!”錢謙益問那年輕人:“后生今年青春幾何?”那人笑道:“20歲。”錢謙益說:“老夫今年八十又二矣!”那年輕人卻說:“不是這樣算法。甲申年您就死了。您現(xiàn)在過的再生之年,其實才19歲。稱您老兄,是和您客氣。”錢當時聞言“大慚”,就此一病不起。
這個故事可以說老掉牙了,也吊不起什么人的胃口了。只是我自己從故事里體會出這么一點心得。一個人的人品,是在課堂和書本里學不來的。做人的基本信條,恐怕不認字的人也是有的。如果一個人做人的信條出了問題,平?赡芸床怀鰜,關鍵的時候肯定會暴露無遺。所以大學生成了搶劫者被民工圍堵,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詩云:滿腹經(jīng)綸濟天下,匡世奇才非自夸。一旦風吹草動時,忍把青衫換羅帕。
作者: 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