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俠侶》相比張紀中的前幾部“金庸劇”無論從陣容還是宣傳炒作攻勢來說都不是那么強。甚至導演組也換成了于敏加趙箭這種全內(nèi)地組合。不知道這是張紀中拍了多部金庸劇之后一種駕輕就熟的灑脫,還是一種刻板的程式化延續(xù)。不過無論如何,勿庸置疑,《神雕俠侶》依然有很大的關(guān)注度。4月28日關(guān)機,三個多月已過,
總導演于敏也終于稍稍松了一口氣——整部《神雕俠侶》在難以取舍的情緒中完成了全面剪輯,只剩音樂和電腦動效,松氣之余,他也首次開口對于自己第一次作為總導演的這部金庸大戲進行了一場頗為“中肯”的全面鑒定。
鑒定對象:演員
鑒定結(jié)果:完成任務(wù)
同張紀中每次都大夸演員不同,于敏對于黃曉明的楊過和劉亦菲的小龍女的評價則顯然實在的多,甚至很少夸贊的詞語,用的最多的也是最高的評價就是“還不錯”!斑@部《神雕俠侶》明星不多,甚至一線演員都很少,所以我給的評價只能說黃曉明和劉亦菲兩個演員是比較貼近角色,作為總導演我給他們的評價就是完成了任務(wù)!庇诿粽f他其實之前七個影視版本的《神雕》都看過,古天樂的他也覺得演的不錯,但是黃曉明演的更有邪氣:“其實前幾版楊過都有點太正,他其實應(yīng)該骨子里更加邪一點,這點我覺得黃曉明把握的很好!
小龍女劉亦菲,于敏則說得更加的虛:“我能說的是她在這部戲里比她在任何一部里都要進步,有些片斷還是比較出色,前期的感覺還是偏老了一點,但是到了拍攝中期,她就相當成熟了!辈贿^于敏坦然其實在拍攝的時候,對于小龍女的一些表演他們也有很大的爭議,甚至吵起來:“我拍到后來都恨不得讓她一些前期的戲重來,而且很多場戲的演繹方法我們也有很大的爭議,不過她畢竟只有18歲,所以能夠演成這樣我覺得已經(jīng)不錯了。”
鑒定對象:武打場面
鑒定結(jié)果:不太一樣
從《笑傲江湖》到《天龍八部》,三部大戲,一個班底,各個方面怎么再創(chuàng)新確實是一個讓外人比較好奇,讓劇組人比較頭疼的問題。于敏對于這方面的解釋也相當?shù)闹斏鳎骸拔抑荒苷f有些方面確實會不太一樣。”“比如‘玉女心經(jīng)’,比如‘黯然銷魂掌’,我們會用一些其它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玉女心經(jīng)’中就會揉入雜技、現(xiàn)代舞等多重元素,再加上電腦特技,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效果!
不過于敏坦承其實武打這塊的電腦動效是他們最后的難點所在:“我們請了全國最好的10家廣告公司來做電腦動效,但是很多公司交工的東西都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所以很多只好返工,10月份我們就要交片,時間很緊,難度確實挺大。”
鑒定對象:風格
鑒定結(jié)果:會有浪漫經(jīng)典
于敏之前幾乎都是作為“救火隊”出現(xiàn)在前三部金庸劇里的,幾乎都是最后充當補拍的導演,此次首次被“扶正”,于敏自然憋了一股勁想要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風格當然會有所不一樣,比如一些創(chuàng)意,一些練功武打的創(chuàng)意會不太一樣,會加入更加浪漫的元素。”“而且同我以前執(zhí)導過的《錢王》、《藍色妖姬》等電視劇風格也完全不一樣,我其實是一個挺喜歡用中長景的導演,喜歡靠一種氣氛來推動故事的發(fā)展,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神雕》里不行,要更多的特寫,所以我這次特寫會更多一些!
“而在用光上以及布景上,我們處理的比較青春一些,比較重視場景的設(shè)置,我覺得古墓、絕情谷這些場景肯定會成為新的經(jīng)典,比以往的任何版本都好。一些場景很像舞臺劇的場景,很富有詩意色彩,很精致!闭f到風格,于敏顯然要比對于演員和武打更加自信一些。
鑒定對象:整部劇
鑒定結(jié)果:遺憾多多
現(xiàn)在于敏正在等小蟲的音樂,除了主題歌之外,其它音樂于敏都已經(jīng)聽過了,他感覺相當不錯,不過除了以上的正面評價外,他“破天荒”的對于自己執(zhí)導的這部劇開始挑刺。首先就是這部電視劇的長度,“我其實覺得52集最合適,不過之前確定的是40集,所以我就不得不忍痛又減掉了10集,最終確定的版本是42集,真是剪片如割肉啊!”于敏說到此很是感慨。
對于電視劇本身,其實于敏遺憾也不少,最讓他心痛的就是黃曉明等人最后幾個月的表現(xiàn):“我們其實一開始沒有策劃好,很多的重頭戲都留在了關(guān)機前一個月拍,你想想,那個時候,大家都已經(jīng)滿負荷的運轉(zhuǎn)了將近半年,任是鐵人也都難以有好的狀態(tài)了,更何況由于天氣原因我們已經(jīng)嚴重的超時,所以當時只能是沒日沒夜的趕戲,最后一個月幾乎劇組每個人每天平均只能睡一個小時。黃曉明更是要幾個組來回跑,最后他告訴我:‘導演,我知道你的要求,但是我現(xiàn)在就是達不到那個要求了。’我也理解他,所以最后很多重頭戲其實拍的都不是很盡如人意!辈贿^于敏說其實這是個教訓,以后他們再拍其它戲的時候就會有個前車之鑒了。馮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