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松原訊(記者 任飛霖) 昨天,在松原市某大型超市門前有5名六七十歲的乞討者圍在一起“研究”著什么,旁邊還有六七名乞討者時不時湊上去說幾句。
記者走近聽了半天,才知道這些人正在開會劃分乞討的“地盤”和時間段。
看到記者拿起相機,一名70多歲的乞討者急忙離開,另外幾人也都跟著離開
。一宋姓乞討者告訴記者,她今年64歲,一周前剛從老家山東來到東北乞討!胺讲拍菐讉人和俺是老鄉(xiāng),家里地少,俺們就都出來乞討了。到松原已有3天了,前幾天一直是在一塊兒乞討,可多數(shù)行人只給其中一兩個人錢,時間一長,討的錢不均大家就有了想法。所以俺們決定開個會劃分一下每人乞討的‘地盤’和時間段,輪換著在繁華地段乞討。”
另一位乞討者稱,南方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對乞討一事管理非常嚴(yán)格,也很少有市民給乞討者錢,所以他們都愛來東北的一些小城市。
隨后,記者聯(lián)系到了松原市城管支隊政治處的負責(zé)人。據(jù)他介紹,目前松原市還沒有限制乞討者行為、地點、時間段的相關(guān)法規(guī),城管支隊只能針對城市市容、環(huán)衛(wèi)情況進行管理。
長春市救助管理站昨?qū)Ψ比A路面上的乞討人員進行了清理
說啥不去救助站 一跑二哭三鬧
“到救助站去吧,那里有吃有喝,還給你買回家的車票……”長春市救助管理站昨日對長春市繁華路面上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了清理。
乞討者丑態(tài)百出
你進我退 昨日10時許,在人防地下商場,一位失去了一條腿、跪地不起的乞討者堅持“我不去救助站”,并收拾起自己的東西走了。隨后又在重慶路附近繼續(xù)乞討。
惱羞成怒
在重慶路,工作人員和行人圍住了雙腿殘疾、正在爬行的小男孩。小男孩說,他今年10歲,是安徽人,隨父親出來乞討。但他說什么也不去救助站,被問急了就嚎啕大哭,向工作人員吐口水,并將錢罐子砸向記者。
沉默不語 長春火車站附近有一對自稱因父親遭遇車禍輟學(xué)在家的姐弟跪在地上?墒墙愕軅z說什么也不去救助站,問什么都不回答,收拾好地上的東西急匆匆地跑了。
重慶路上經(jīng)營冷飲的一商販說:“那些乞討者白天要錢,晚上喝啤酒、吃雞腿,救助站怎么能給他們這樣的生活?”
街頭施舍要理性
長春市救助管理站王站長說,這些“職業(yè)乞討者”可分成四類:“親情型”裝殘、裝窮;“強討型”攔車攔人,強討惡要;“組織型”集體乞討,錢物集中;“高消費型”即懷揣手機、打的到乞討地點,晚上打麻將、出入高檔娛樂場所。
王站長表示,要理性施舍,以免自己的愛心貶值。本報記者 楊李一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