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眼中,臺海局勢都是東亞地區(qū)不穩(wěn)定的一個因素。多數(shù)人都認識到,臺灣島內政治可能選擇“獨立”道路,導致了臺灣安全存在一定的變數(shù)。然而陳水扁即將發(fā)布的臺灣首份安全報告,卻把大陸崛起視為臺灣外在安全環(huán)境最大變量。
臺灣的安全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危險性,竟然
使得當局一方面大量斥資向外購買武器,另一方面又頻繁進行安全評估,仿佛這個美麗的島嶼,是一枚炸彈。這種對于臺灣安全的解讀,完全建立在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上,絲毫看不到臺灣民眾的意志和觀念。
臺灣安全不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因為臺灣的安全,是建構在臺灣、大陸的相互理解基礎上的。臺灣的安全,也是由臺灣人民自己構建的。這種安全,一方面是防務力量的安全,足以保證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不受到外國勢力的入侵;另一方面也是內部社會調節(jié)的安全,以保證臺灣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不因為“獨立”企圖而導致社會混亂和是非顛倒。
如果把安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那么只會把一個地區(qū)的安全事務,和內部政治掛鉤。臺灣當局一旦將安全與政治選擇聯(lián)系起來,就會把整個臺灣人民和政治路線捆綁在一起。當局明智則民利,當局不明智則民損。2300萬臺灣人一旦成為“獨立”妄圖的犧牲品,讓一個人或者幾個人來決定一個地區(qū)的安全,這才是安全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最惡劣后果。
在國共兩黨實現(xiàn)和解之后,臺灣的安全曾經(jīng)在兩岸議程中日益淡化下來。安全問題并沒有妨礙兩岸政黨、民間在政治經(jīng)濟領域的溝通,甚至這個議題,都曾經(jīng)作為可以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討論的議程而進入過兩岸政治精英的視野。因為安全問題,本來就是主權問題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兩岸認可共同享有一個中國的主權,那么安全不會成為兩岸之間對立的理由。
在臺灣當局的安全報告中,大陸的軍事力量發(fā)展、大陸的導彈和潛艇,都成為了臺灣安全受到威脅的理由。其實安全不止是導彈和反導彈,安全更是一種信心和一種回歸。在大陸崛起的過程中,由于經(jīng)濟的連帶因素,臺灣也會分享到崛起的前景。這是臺灣更加安全的保證所在。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之后的兩岸交流中,也更加明確地從法理上規(guī)范了哪些行為會受到制裁而哪些行為將得到保護。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兩岸只會更加安全。
因此,臺灣當局即將發(fā)布的這份“臺灣安全報告”,充其量只是“臺灣政客安全報告”,這份安全報告所描繪的那些危機,只對于仍然帶有“獨立”思想的臺灣政客們存在。臺灣的安全的確存在選擇,這個選擇其實是對臺灣未來的選擇。其實只要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人民,那么臺灣的安全,其實也就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