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著名畫家凡高的一生,傳奇多臆測也多。凡高畢生的知己是自己的弟弟提奧,他一生給弟弟寫了750多封信,也給其他友人寫了不少信。幸虧凡高的弟媳有心,把這些信件都保存了起來,今天才能再現(xiàn)凡高的一生。199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重新整理了凡高的信件。最近傳出消息,“新版信稿決定在明年(2006)正式出版
,全書分為15章,厚達萬頁”。這本信稿將披露凡高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凡高生前賣畫少是因為他不懂經(jīng)營
在電影《凡高傳》里,預言家描述了凡高的一生:“你會去巴黎、英格蘭,在那里賣畫,你還會戀愛,遭到拒絕,丟掉工作后,在一個煤礦當傳教士,被解雇,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和一個妓女結合,畫了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在醫(yī)院住上1年,37歲時自殺。……一生只賣出一幅畫。”大家都認為,凡高的一生,就是這樣充滿坎坷卻不失傳奇色彩,飽受冷落和貧窮打擊卻畫作不斷。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通過研究凡高的信件發(fā)現(xiàn),凡高并非一直貧困,他曾有過不少手頭寬裕的日子,特別是在大家都認為他極度貧困的在礦廠的時候,當時他還在與妓女同居。
凡高曾給好友、畫家艾·伯爾納寫過一封信:“親愛的伯爾納,為了把畫畫好,我要吃好住好,有空就享受,悠閑地抽口煙袋,喝杯咖啡……”這期間,提奧每月提供給他250法郎,而當時凡高的一位郵遞員朋友,每月工資才135法郎。
還有一段軼事說,有人看上凡高一幅畫,凡高要價100法郎,還不準買主砍價,說:“你可以拿走3幅別的畫,這幅非100法郎不可!卑⒛匪固氐げ┪镳^研究員里奧分析說:“可以看出,凡高固執(zhí),同時也不太擅長經(jīng)營。”試想,如果凡高果真是無名之輩,那么他生前賣出的惟一畫作怎么會以400法郎的高價出手?專家因此推測,凡高生前賣畫極少是因為他不懂經(jīng)營,而他死后迅速成名,沒有生前名氣做鋪墊恐怕也實現(xiàn)不了。
“狂”才是凡高精神的本色
曾有一種傳聞,凡高有一個哥哥剛出生不久便夭折,這傷透了他母親的心,使凡高出生后得不到應有的母愛,從而深受精神創(chuàng)傷。但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發(fā)現(xiàn),凡高回憶自己出生地的言辭雖多,可沒一句提到這件事。凡高1877年8月曾寄信給剛失一子的畫商特爾斯蒂格,他在信中說:“你現(xiàn)在的感受就像我父親當年失去我哥一樣……”專家們相信,這只能證明失去孩子對父母的重要,卻遠不能證明凡高缺少關愛。
凡高給他那些畫家朋友的信里經(jīng)常提到“黑紅色組合”(lesnoir
rouge),大家都認為那是凡高的色彩理論。有人偶然在凡高一幅自畫像上看到一個“紅檐黑帽”,就馬上斷定是這個理論的實際運用。然而,這次專家們在清理信件原稿時卻有意外收獲,他們發(fā)現(xiàn)第一個字母不是“l(fā)”,而是“v”,因而,凡高信中提到的是“放狂”(voirrouge:原意氣得發(fā)狂)。這一發(fā)現(xiàn)足以回答那幅價值連城的《向日葵》究竟美在哪里。
凡高的畫色彩和線條統(tǒng)統(tǒng)狂放,甚至呈“怒放”狀。這兩樣東西組合到他的畫上,給觀者的感覺卻是亦靜亦動,像聽了抒情音樂,也像踩在云彩上。專家說,這種“狂”是凡高精神的本色,既有法國革命時期的思鄉(xiāng)情緒,也體現(xiàn)了凡高罕見的視角和超常的感受力。專家們評價說,凡高是“真正的觀察家”。
感受真實的凡高
這幾個細節(jié),涉及凡高生前的方方面面。博物館收集和分析這些信件,目的就是要幫凡高去掉“神化”。但實際上,凡高自己早就說了,“真正的真實,不只存在于外在世界,也存在于心靈。不觸及心靈,只能說是捕捉到外在世界的真實,而不是整體世界的全貌……”心靈的凡高還安靜地存在于自己的書信里,缺的是有心人去感覺。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