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名泰國工人在扛木頭修建被印度洋海嘯損毀的房屋。災民們希望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6月26日,一名男孩推著自行車站在廢棄的家園前面。
在海嘯救災物資的發(fā)放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6月26日,兩名外國游客在泰國普吉島的海灘上曬太陽。
本報綜合報道
6月25日,曾經受到印度洋海嘯打擊的部分南亞和東南亞國家舉行了紀念儀式,以悼念六個月前在那場大災難中遇難的人們。去年12月26日,在印尼附近海域突然爆發(fā)的大地震及其隨后引發(fā)的海嘯導致11個國家的17.8萬人死亡,另有5萬人至今下落不明———顯然人們已對這些失蹤者的命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印尼重建工作遇到政治障礙
在受到海嘯打擊最嚴重的印度尼西亞,來自聯合國、世界銀行的工作人員和當地官員參加了這個悲傷的紀念儀式。估計該國有至少12萬8千人在海嘯災難中喪生。
這個紀念儀式從對死者的追憶開始,一名失去雙親的四年級小學生納塔·盧特費哈念著可蘭經為她的親人進行祈禱。這名幸存的小學生曾經收到美國密歇根州一名三年級小學生的慰問來信,希望她的家庭安然無恙。但她回信告訴了殘酷的現實。盧特費哈說:“我全家,包括父親、母親、哥哥和姐姐都不幸遇難,現在,我孤身一人了。”
據報道,由于對貪污腐敗和當地政治氣氛的顧慮,印尼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受到了損害。就在6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亞齊省海嘯災區(qū)工作的中國香港居民楊綺華中彈受傷,這是外國援助人員首次在該地區(qū)遭到槍擊。印尼外交部發(fā)言人認為,是“自由亞齊運動”暴亂分子所為。不過負責救濟工作的印尼官員說,已經發(fā)放了28億美元來自國際捐助者的捐款。
在印尼班達亞齊市25日舉行的儀式上,一名聯合國官員說,災民現在希望看到救災活動的實質性進展。據新加坡《聯合早報》上月報道,亞洲遭遇海嘯大災難后,眾多國家慷慨伸出援手,各國和國際組織允諾的援助總額超過100億美元?墒窃谒鼈兊恼J捐款額當中,至今已實際支付或化為具體援助項目的,還不到總數的60%。
印度居民抱怨救援工作不力
在泰國,一支來自英國的化驗隊仍在為2000名死難者進行身份鑒定工作。
在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政府與泰米爾猛虎組織簽署協議,雙方同意平分來自國際上的救助,以確保游擊隊控制的地區(qū)不會受到忽視。但數以千計的斯里蘭卡人舉行示威,抗議有關方面這個計劃。他們稱這將讓反叛分子有機可乘,達到成立一個獨立國家的目標。
在馬來西亞,有68人在海嘯中死亡,但沿海地區(qū)的救援工作進展緩慢。在印度,受到打擊的一些島嶼的居民抱怨說救援工作不力。他們開始懼怕大海的粗野,以至于不敢再度下海。就在26日早晨6時,當地人還在擔心另一場海嘯即將來臨。
英國慈善組織樂施會說,在悲劇發(fā)生后,大部分國際間的救助和捐獻都被分配給當地一些富人,而不是受到最嚴重打擊的災民,這加速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貧富差異。他們呼吁建立更加有效的救災分配機制。
仍有170萬人淪為海嘯難民
印度洋海嘯使大約500萬人痛失家園與生計。時隔半年,據日本《朝日新聞》26日透露,據來自國際紅十字會組織和其他來源的消息表示,在各個受災國家中,還有超過170萬居民沒有重建家園,仍然處于流離失所的狀態(tài)。在進行的重建工作中,沿印度洋各國的漁業(yè)正在逐漸恢復,這是許多地方生存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印度仍有65萬災民繼續(xù)生活在帳篷和其它臨時建筑里。整個印度尼西亞的難民人數為53萬,斯里蘭卡為52萬。這些國家的失業(yè)率仍然維持在一個高水平線上。聯合國估計,若想完全恢復海嘯造成的損失,尚需十多年時間。
相關數字
印度洋海嘯最終遇難失蹤人數
部分國家及國際組織捐款數額
環(huán)境危機
馬爾代夫大量垃圾亟待清除
盡管馬爾代夫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受到的破壞程度不大,但人口集中的島嶼卻面臨著海嘯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海嘯給69個有人居住的島嶼帶來了29萬立方米的垃圾,大量的瓦礫殘骸與廢棄物充斥其間。
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在最近發(fā)表的調查報告中說,去年12月印度洋海嘯對馬爾代夫的環(huán)境在幾個方面造成了巨大影響。沿海地區(qū)遭到了侵蝕,植被和農作物遭到了破壞,在很多地方,海嘯使以前已經存在的環(huán)境管理問題更惡化了。
這些島嶼的地下水被海水和污水污染,研究組成員采取的水樣表明地下水受生物污染的程度高得難以測量。許多地方地下水的硝酸含量高得驚人,對嬰幼兒的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亞洲海嘯災難應急主席帕斯·瑞恩說,馬爾代夫需要更多的國際援助來幫助它進行環(huán)境恢復,該國在過去幾年中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發(fā)展,我們必須能夠幫助它減少在未來遭受災難的風險。
救援經驗
對災民救援需要更好協調
歐盟和聯合國最近發(fā)表了一份聯合報告,對印度洋海嘯的救援行動進行總結。報告指出了一些重要教訓。其中之一就是各方的合作。因為救災行動涉及很多國際組織,所以合作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慈善機構負責人表示,海嘯結束初期的救援合作非常復雜。他說,在最初幾天里,多數救援物資由當地的小規(guī)模組織把食物和水裝車親自送到災區(qū)的個人手中。
還有關于動用軍隊的問題。由于運送大批救援物資有困難,所以像直升機這樣的軍事資源非常有必要。
但該報告表示士兵過多地參與了救援物資的運送工作。這一工作應該由經過專業(yè)訓練的人來做,以確保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們手中。另外,所需救援物資的種類也是個問題。
報告還說,物資經常被滯留在港口,不能抵達目的地。據報道,救援組織對這些批評大部分表示贊成。
重振旅游
泰國將免除中國游客簽證費
在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中,泰國的許多建筑物和酒店服務設施都被嚴重破壞。盡管遭受地震海嘯破壞的大部分旅游設施都在災后迅速恢復了正常運轉,很多設施在經過重建后甚至比以前更好,但在一些度假區(qū)內的酒店,6個月過后仍是空無一人。
據美聯社26日報道,在泰國南部,昔日外國游客云集的海灘上即使在星期日也異常安靜。仍有旅客的行李箱埋藏在這片沙灘,尋找失蹤者的海報懸掛在岸邊的棕櫚樹上,這些都殘酷地提醒人們半年前在這里所發(fā)生的一切。
為此,泰國旅游部門想盡多種辦法重振旅游業(yè)。在保證旅游安全的同時,還不斷推出新的旅游項目和優(yōu)惠措施,以保持外國游客對泰國游的新鮮感。
據來自泰國旅游局的消息稱,中國游客七月開始辦理泰國簽證有望免除簽證費。另外,中國開往芭提雅的航班落地費,以及中國游客出境時的離境稅也將得到免除。如果這些政策得到實施,將進一步降低泰國游的成本。
撰文/王洛佳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