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到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看望孩子們時說,“我沒給孩子帶禮物,因為我覺得孩子們需要的不是貴重的玩具,不是鮮花,也不是蛋糕,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活潑的童年。” (5月31日《工人日報》) 六一兒童節(jié)要來的這兩天,媒體上的
這一話題照例熱鬧起來了,有建議免除兒童繁重的作業(yè)的,有呼吁讓兒童們多睡覺的,當然,更多的是各地領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關心兒童,組織慰問演出、舉行儀式、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以及各地準備給兒童們準備一份不菲的禮物的。然而,一國總理在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到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看望孩子們時不僅兩手空空,而且還特別強調“我覺得孩子們需要的不是貴重的玩具,不是鮮花,也不是蛋糕,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活潑的童年”,總理的這一“破例”和兒童禮物觀實在應該為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所牢記、所效仿。 溫總理關心的倒不是孩子們的吃好喝好這一淺層面的問題,而是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心智發(fā)育以及是否活潑這一天性,可以說這算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正值活潑好動、無拘無束的年齡段,卻由于多種原因而不開心、不快樂甚至活潑不起來時,這一問題難道還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和警醒嗎? 我以為,兒童節(jié)家長、學校和社會光注重于給兒童們送禮物、給吃的,無不是一種根本忽視兒童們心理需求,不尊重他們的個性、自由和天性使然。久而久之,孩子們的事情總要由大人做主、讓孩子們對大人的教導耳提面命甚至惟命是從就難免成為習慣,成為傳統(tǒng)。可以說,這種千人一面培養(yǎng)孩子的模式對孩子們天性好動,對從小張揚個性、讓他們從小就獲得充分尊重,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等等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摧殘和扼殺。 但愿從溫總理的一番兒童節(jié)感言受益的不僅是天真的兒童,還應該包括我們這些習慣于對孩子說一不二、越俎代庖的成年人。李甘林《現(xiàn)代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