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生 丁曉文 記者
顧金華)“詩歌1元1首,6元錢7首打包,小說每4000字3元……”近兩天,一位自稱來自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的學生小李獨自一人來到了數(shù)百里外的復旦校園,低價出售自己的詩文,而一天下來,營業(yè)額也有10多元。這一席地賣文的行為一時間引起眾多學子的關注,學子們也對此紛發(fā)感慨。記者在采訪中發(fā)
現(xiàn),多數(shù)買主買文純粹是為了“覺得好玩”,并非看重詩文本身!
賣文生特寫 席地賣詩打包出售
前天下午,記者在復旦大學本部的2號樓前看到了這個穿白色襯衣的賣詩男孩。男孩自稱姓李,是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男孩面前鋪著一張塑料紙,上面零零散散地放了一堆文稿,所有的稿件都是用A4紙打印,再用訂書機裝訂成冊。文稿邊赫然豎著一塊紙牌,上書“自賣詩文”四字。
陽光下,小李捧著一本書斜靠在一邊的大樹上,任由路人翻閱他的作品,遇到想買的“顧客”,小李就停下來搭上一兩句話,搭完話又自顧看書了。
小李說,地上擺的文稿全是他自己的作品,主要是詩,也有一小部分小說,明碼標價:詩歌1元1首,6元錢7首打包,小說每4000字3元!霸娢闹饕陨钪械碾S想隨感為主題,這些作品沒有發(fā)表于是就都拿來賣!
買文者素描 詩美價廉買來自勵
在小李的攤位前,擠滿了復旦的學生,很多人蹲在地上翻看小李的作品,間或也會有一兩個人掏錢買上一首看中的詩稿,買者大多是大學三、四年級的高年級學生。小李說,一天下來,營業(yè)額約有10多元。
對于小李詩文的質(zhì)量,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認可的,但幾乎所有成交之后的買主都表示,花錢買小李的作品主要是“他賣文的行為吸引了我們”。
中文系大四的學生小楊一個勁地夸著小李的作品:“我對詩沒有什么興趣,但他的小說寫得還真不錯,隨手翻看了幾篇后,我就忍不住買了一本,反正也沒幾塊錢!倍侣剬W院大一的小陳則表示,自己不懂詩,平時也不會去關心這類作品,不過小李的行為勇氣可嘉,出于鼓勵自己的目的也買了一首。中文系的小江平時也喜歡詩歌創(chuàng)作,他無奈地說:“這是一個不需要讀詩的時代,先不講他的詩寫得怎么樣,大學生來賣詩這個行為本身不知道算不算時代的悲哀!
“小李賣詩”引發(fā)眾議
復旦許多同學都說,一個外地學生來到復旦賣文,在復旦校園內(nèi)還是第一次看見,也正因此,復旦的BBS論壇上引發(fā)了眾多關于“小李賣文”的爭論。而對于自己所帶來的“轟動效應”,小李則一點也不介意,依舊悠然地斜倚老樹看書“擺攤”。當記者問及之后的打算時,小李笑言“還會再找?guī)姿髮W走一走看一看”。
專家希望順其自然
針對“小李賣文”的現(xiàn)象,記者采訪了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顧東輝教授。他說,大學生賣文現(xiàn)象本身并不奇怪,只是一種個性的體現(xiàn)。這是一個多元化的大社會,應該用達觀的視角來看待,既不支持也不鼓勵,只要不違反具體的制度,就接受這種個性化的東西,順其自然。小李作品本身的高低價格很難界定,雙方的買賣全部出于自愿。高年級的學生時間比較充裕,社會經(jīng)歷比較多,更容易接受這種現(xiàn)象;而低年級的學生以學為主,所以就不太能理解。
顧教授提醒廣大學生,作為一個學生,這種行為在客觀上毋庸置疑地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學習,花費這么多的時間精力,并不值得提倡。(此稿線索獎200元)
我為什么要賣詩
1“只是想體驗一下生活”
小李對一天僅10多元的營業(yè)額,一點都不在乎。他自稱不想有工作的壓力,但是又想體驗生活,想過一種比較隨性的生活,所以他選擇了低價出售自己的作品。他覺得沒有必要去在乎周圍人的看法,反正買賣自愿,自己也不開高價,誰喜歡誰買。
2“賣詩是件很風雅的事”
在小李看來,賣文是一件很風雅的事情,“賣文本身不在于賺多少錢,只是想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有沒有被人接受的可能。既然我的很多作品不能在刊物上發(fā)表,那么把我的作品賣出去,讓一部分人肯定,這也是一種間接的傳播!
3“選擇復旦賣詩有面子”
小李目前就讀于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他為什么選擇了數(shù)百里之外的復旦校園來出售自己的作品?小李認為,復旦作為國家一級的高等學府,能夠在復旦賣文,有那么多復旦的學生能夠?qū)ψ约旱淖髌繁硎究隙ǎ约河X得很有面子。
小李代表作:夏天就要來了
濃密的玉米們站立成一片叢林它們的氣息牽扯著夏季的即將來臨它們就在一條河的旁邊綠得讓人驚心動魄一群蜜蜂在自己的嗡嗡聲中拖著橙黃色的軌跡在這片綠色里走街串巷好幾只羽毛蓬松的小鳥在叢林的上空不知疲倦的飛來飛去尋找著已經(jīng)飽滿的玉米河底的水草們近乎溫柔的輕輕搖曳它們互相摩擦竊竊私語像是那條河豐富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三四條體態(tài)苗條的魚經(jīng)過一番爭執(zhí)游到水面昂著頭看一眼四周感覺一下那個會出汗的季節(jié)有沒有到了
記者手記:我們需要詩文設攤嗎?
一塊塑料紙、一疊用A4紙打印好的文稿,這樣一個另類的“攤位”,吸引了不少愛詩文和不愛詩文的學生朋友。賣詩不為錢,要不然也不會開價一元。小李賣文自有小李的緣由,而我們這些攤前客、攤外客又能從“小李賣文”中想到些什么?
不能否認,詩歌、小說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力軍,因此好詩好文無價。但小李開價了,不知小李的顧客是否都是因了“1元”才買的詩文,起碼他們買了,用小李的話說:“這也是一種間接的傳播!
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現(xiàn)代的城市更需要文學,在許多人已經(jīng)對“詩歌”感到陌生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人把“春眠不覺曉”安在李白頭上的時候,小李出現(xiàn)了,起碼,他讓一些人枯燥的生活里又有了“詩”意。
但我們需要詩文設攤嗎?這會不會賤賣文學?
。ㄓ浾 馬蕓)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