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語錄
·談翁帆--她覺得我這人很純、很真。
·談李政道--我們沒法再和好。
·談《易經(jīng)》--我指出了《易經(jīng)》的致命傷。
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和28歲的碩士生翁帆在廣東汕頭登記結(jié)婚,
此時,消息傳出,輿論一片大嘩。楊振寧一下子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聞焦點。楊振寧近日接受中央電視臺的訪問,首次公開講述他"楊翁戀"的心路歷程。在訪問中,他還透露了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回國聞悉中國成功試爆原子彈激動落淚的經(jīng)過,又響應(yīng)了輿論對其《易經(jīng)》評論的質(zhì)疑,更談到他與李政道的關(guān)系。以下是訪問摘要。
記者:你好像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談?wù)撨^她?
楊振寧:沒有。
記者:你介意說一說她嗎?
楊振寧:我想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談。
記者:好像您這一次引起大家那么強烈的關(guān)注,就是因為你的婚事。
楊振寧:是。這個問題是我們預(yù)先想到了,我想大家覺得年齡差距這么大,畢竟是少有的,所以就發(fā)生興趣了。不過我們覺得,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所以雖然有壓力,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承受。確實也是有些人覺得這個跟一般的情形不一樣,有些人很天然的就有一些反感。翁帆跟我這兩天在看一個電視連續(xù)劇叫做《人間四月天》,是講徐志摩的,那里面其實主要講的,就是說一個新思潮之下的人跟許多舊時的人想法之間有許多很大的沖突,在那個情形之下,出的一些,也可以說悲劇。我相信我們這次結(jié)合,最后大家會認為是絕對美好的。
記者:能不能幫你的妻子說句話呢,她愛你什么呢?
楊振寧:我們沒有仔細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我想,我猜想,她覺得我這人是很純、很真,我想這是她主要欣賞我的地方,這是我的猜想。
記者:您不擔心翁小姐那么年輕,她把你給騙了。
楊振寧:是。我想是有人這樣想,還有更多的人是不是覺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是我騙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子。事實上呢,我想我們兩個人都是想得很成熟的,我想這個是最主要的條件。
我和李政道 沒法再和好
在楊振寧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個舉足輕重不可回避的人物,從1946年開始,兩個人的合作長達16年之久,并因"宇稱不守恒理論"同獲諾貝爾獎。然而,從1962年以后,兩個人的關(guān)系徹底決裂,成為國際科學(xué)界以及中國科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一大憾事。
記者:(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歐本海默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他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楊振寧跟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頓大學(xué)的草坪上,但是62年之后,我們看不到這樣的情形。
楊振寧:這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的根源非常復(fù)雜,不是一句話、兩句話所能夠解釋的,更不是我今天應(yīng)該在攝影機的面前所討論的,我想這個問題我們兩個人身后一定會有人研究的,我想研究以后,大家中國人、外國人會得到一個結(jié)論的。
記者:我們中國有句老話"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希望看到你們倆和好。
楊振寧:對,這也是我現(xiàn)在決定,我公開地在生前不再在這方面討論這個問題的道理?墒俏覀儧]法再和好。
我和《易經(jīng)》 指出它的致命傷
2004年9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楊振寧做了一篇名為《易經(jīng)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的報告,指出《易經(jīng)》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是近代科學(xué)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次報告引起了海內(nèi)外華人圈的強烈反響。
記者:《易經(jīng)》是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個代表作之一?
楊振寧:是。
記者:那么楊先生對《易經(jīng)》開炮?
楊振寧:不不,對不起,這個話有點原則性的錯誤,因為我那個文章是叫做《易經(jīng)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你如果看我整個那篇文章,80%是講影響非常之大,而且是正面的。只有20%是講它有負面的影響。之所以那篇文章變得非常有名,在網(wǎng)上變得非常有名是什么呢?因為有些人專看那20%,不看整個的文章。
記者:這個演講是你長期研究必然的結(jié)果,還是說確實有一個靈感的顯現(xiàn)、有沖動?
楊振寧:我在這方面去看了一些書,去想了一下,我看出來一個別人從前不大注意的道理,就是說沒有推演法,從《易經(jīng)》開始就已經(jīng)沒有推演法了,不只沒有推演法,是方法跟推演法相反,這使得中國有個框架,這個框架就是思維的方法,就是歸納法的方法,認為這是唯一的思維的方法。如果說我有什么革命性見解,就是我指出來它的致命傷。這是他們不喜歡的。
我為中國原子彈 爆炸成功而流淚
加入美國籍的楊振寧始終無法忘記自己的祖國,1971年,楊振寧回到闊別26年的祖國進行訪問,當時,中美關(guān)系尚未完全解凍,作為第一個回國訪問的華裔知名學(xué)者。楊振寧為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極大作用,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贊譽。
記者:1971年你離開中國26年了,為什么突然想到要回國?
楊振寧:為什么我那么著急回來呢?因為我想我是比較知名的中國的學(xué)者,第一個回來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國際的變化是千變?nèi)f化,很容易一個打開的門又關(guān)起來了,所以我就趕快回來了。
記者:但是當時您已經(jīng)離開中國那么多年了,對新中國沒有親眼見,您不擔心嗎?
楊振寧:1971年我要想回中國的時候,很多在美國的朋友,中國人、非中國人都跟我說,你回去非常危險,中國可能把你扣住。我說不會,因為在1957年、1960年、1962年、1964年我跟我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在日內(nèi)瓦、在中國香港團聚過好幾次,通過這些團聚,我當然對于新中國有一些認識。
記者:順利嗎?
楊振寧:還順利,當然先是我寫信給我父親,說我想回來,我父親寫了一個報告給國務(wù)院,后來打了一個電報給我說是中國歡迎你來。那一次也是我人生80多年的經(jīng)歷中非常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就在這次回國的過程中,楊振寧親自證實了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確實是中國人獨立完成,而且,這項偉大工程的帶頭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鄧稼先,得到這一確切消息時,楊振寧竟一時淚流滿面,激動不已。
記者:你當時離席了,你去了洗手間。
楊振寧:是。
記者:為什么那么在意這個問題?
楊振寧:我想我父親那一代的知識分子,跟我這一代的知識分子,對于當初中國的落后,當初中國被人歧視,有今天的年輕人所沒有的感受,在這個情形之下,了解到中國人也可以自己制造出來最尖端的重要武器,這是靈魂深處的一個震蕩,所以確實不錯。當我知道鄧稼先的回答以后,我感情上沖動不是當時能夠自己控制住的。
記者:但是從楊先生的角度來說,楊先生的哭,也讓人推測,是不是您心里難過,因為您也是做這一行的,而原子彈您沒有參與。
楊振寧:我后來曾經(jīng)問過我自己這個問題,那天感情那么震蕩,是因為民族的驕傲的感情,還是因為鄧稼先是我的朋友而讓我特別震蕩。我想這兩個都有,我想非常復(fù)雜的真正觸及靈魂的一些感受,很少是單純的,所以這個也是好幾個東西糾纏在一起,正因為好幾個東西糾纏在一起,所以他有更深的感受;氐矫绹ヒ院,我在美國很多的大學(xué)做了一些演講,第一個演講是1971年9月,那個演講也是我一生里頭一個感情非常豐富的一個演講。我還記得在演講里頭,我說我在北京,住在北京飯店,住了一個禮拜,當時北京飯店很舊,是一個很大的房子,只掛了一副對聯(lián),這一副對聯(lián)我天天看,看了一個禮拜。
記者:什么對聯(lián)?
楊振寧:這對聯(lián)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這個對聯(lián)現(xiàn)在掛在清華我的辦公室的墻上。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