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文軍
青少年也患神經癥
某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設計了一份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問卷,在學生中選擇正常學生和神經癥患者進行了調查并作對照研究。結果發(fā)現有神經癥學生的父母傾向于處罰、嚴厲、拒絕、否認以及過
度保護和干涉的養(yǎng)育方式。
日前,記者在陸軍總醫(yī)院了解到,近幾年罹患神經癥的人越來越多,僅受訪專家接診的神經癥患者比三年前就增加了7%左右,這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正是青少年,而他們的發(fā)病原因與家庭氛圍及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
源自家庭的影響因素
父母離異:如一個小孩知道爸媽要離異的消息后,面部、頭頸不停地抽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才有所好轉。很多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重創(chuàng)后都會產生異常的生理反應。
父母期望過高: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孩子有時惟一的逃生之路是染上某種“身體障礙”,以讓父母能夠重新接受自己。如有個女生成為家里幾代人中惟一的大學生后,因無法承載太多的期望,居然以不斷地狂吃狂喝來緩解心理壓力。
父母態(tài)度粗暴:如一個中學生在街頭不小心掉進了下水道。受到驚嚇后,他不僅沒有得到安慰,反而又遭到了父親一番呵斥,從此他的性格徹底改變,休學在家哪兒都不去,且看到什么都是黑的,聞到什么都是臭的。
親子關系有缺陷:一種是父親專橫或母親溺愛,另一種是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過度保護,實際上剝奪了遭受適當挫折、學習幫助他人的機會和權利;由于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或方式不一致,在矛盾中成長的孩子不知誰是誰非,心理發(fā)育易受影響;許多父母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對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置之不理,也會使之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
多對孩子進行精神養(yǎng)育
每位家長身上都蘊涵著改變孩子命運的神奇力量。因此,專家呼吁———
多跟孩子作平等交流,多跟孩子說你想做什么,而不是你應做什么,特別是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準則強加給孩子。即使是行使父母權利時,也應向孩子說明必須這樣做的理由。
相比文化學習,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一時的成績也不一定能為孩子帶來終身的幸福,故切勿盲目以分數和升學的結果來衡量孩子,使他們產生自卑,并引發(fā)在與他人相處中得不到尊重與承認的心態(tài),從而導致認知錯亂而形成神經癥。
在父母的吵鬧中成長的孩子都會很膽小怕事,今后人際交往出問題,影響終身。孩子遇到困難、出現失誤的時候,家長不要埋怨,特別是在孩子出現神經癥后,更不要指責或體罰孩子,指責和體罰只會加重孩子的神經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