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里有個讀初中的女孩,父母都愛“搓麻將”,家中“方城大戰(zhàn)”常開,逢雙休日更是通宵達旦,因為輸贏還要吵架,害得孩子功課也沒法做。有時她要問學習上的事,父母總是不耐煩,經常敷衍了事打發(fā)她,以至她常常抱怨父母“只曉得搓麻將”,父母的言行在小女孩心中漸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她的學習成績也受到影響。
筆者以為,孩子的抱怨不無道理。學生在家復習功課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家長應盡可能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huán)境。家長要娛樂,不是不可以,但要選一個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地方,而且也要有節(jié)制。通宵達旦在家里“筑方城”,烏煙瘴氣,聲音又吵,叫孩子如何安心復習做功課。再說,搓麻將畢竟是一種不太健康的娛樂,有的甚至是賭博,而孩子讀書學習則是事關他們健康成長和前途的大事,孰輕孰重,家長應該分得清。
然而,在社區(qū)中類似情況還不是個別的。不少家長熱衷于跳舞,打牌“斗地主”、搓麻將、上網聊天、逛商店……。他們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值很高,而自己卻放松學習和提高。有些家長以為讀書學習是孩子的事,學習成績好不好是學校老師的事,與他們不相干,于是,他們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不但不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還放任自流。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讀書成績不好,就埋怨學校教育質量差,老師沒水平。一旦孩子考試成績差,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指責謾罵,甚至對孩子拳棒相加,但他們從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從家庭教育方面尋根源。據(jù)社區(qū)一項教育調查,在1313戶家庭中,7·4%的家長不看書讀
報,45·4%的家長只用半至一小時看書讀報,而家長期望子女達到大學學歷 的卻高達89·9%。可見,在不少家庭文化建設中,家長對子女不切實際的高
期望,以及對自己不能以身作則的低標準已成鮮明的反差。
俗話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對孩子今后的成長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致使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孩子。因此,筆者以為,正在社區(qū)開展的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活動,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家長身上,要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自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創(chuàng)建活動,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提高。
(12月28日《法治報》)
|